《南歌子·桂魄分馀晕》

时间: 2025-01-14 01:26:35

桂魄分馀晕,檀香破紫心。

高鬟松绾鬓云侵。

又被兰膏香染、色沈沈。

指印纤纤粉,钗横隐隐金。

更阑云雨凤帷深。

长是枕前不见、殢人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桂魄分馀晕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桂魄分馀晕,
檀香破紫心。
高鬟松绾鬓云侵。
又被兰膏香染色沈沈。
指印纤纤粉,
钗横隐隐金。
更阑云雨凤帷深。
长是枕前不见殢人寻。


白话文翻译:

桂花的月亮分开了余晕,
檀香打破了紫色的心情。
高高的发髻松散着,鬓发被云雾侵袭。
又被兰花的香膏染成了沉沉的色泽。
指尖细腻,留有粉痕,
发钗轻横,隐约透出金光。
夜深人静,云雨迷蒙,凤帷更显深邃。
只恨在枕边看不见那人来寻。


注释:

字词注释:

  • 桂魄:指桂花的月亮,象征美丽、清幽。
  • 檀香:一种香料,常用来熏香,具有高雅的气息。
  • 高鬟:高高的发髻。
  • 松绾:松散的盘发。
  • 隐隐:隐约,模糊的意思。
  • 凤帷:凤形的帷帐,象征华美与隐秘。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桂花、檀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恬静的氛围,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是宋代著名的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女性的美丽与情感,常常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社会环境较为富庶,人们的生活追求较为细腻和讲究,诗中通过描绘女子的妆扮和情感,表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和人际关系的微妙。


诗歌鉴赏:

《南歌子·桂魄分馀晕》是一首描绘女子妆扮与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容颜与内心的情感。开篇提到的“桂魄”与“檀香”,不仅传达出一种清新高雅的气息,更隐含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诗中女子的发髻与指尖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她的优雅与柔美。

随着诗意的深入,夜深人静的帷帐之中,女子的孤独感愈加明显,诗人通过“长是枕前不见殢人寻”的句子,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渴望。整首词在描绘美的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展现了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时常伴随的情感波动。

这首词不单是对女子外貌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桂魄分馀晕:桂花的月亮渐渐分开了余晕,暗示夜晚的到来与清幽的气氛。
  2. 檀香破紫心:檀香的气味打破了心中的忧愁,体现出一种高雅的情感。
  3. 高鬟松绾鬓云侵:高髻松散,鬓发被云雾侵袭,描绘出女子的娇羞与柔美。
  4. 又被兰膏香染色沈沈:兰花的香膏令她的气色沉静而美丽。
  5. 指印纤纤粉:细腻的指印上留有粉痕,表现出细致的妆容。
  6. 钗横隐隐金:发钗微微横放,隐约透出金光,增添了女子的华美。
  7. 更阑云雨凤帷深:夜深云雨,凤帷显得更加深邃,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8. 长是枕前不见殢人寻:在枕前只恨看不见那人来寻,流露出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魄与月亮相提并论,象征美丽与清幽。
  • 拟人:将香气、色泽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与孤独的交织,通过描绘女子的妆扮与情感,反映出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及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魄:象征纯洁、美丽的象征。
  • 檀香:代表高雅、清新。
  • 高鬟:象征着女子的优雅与柔美。
  • 指印:象征细腻与精致。
  • 凤帷:象征深邃与神秘,隐含着内心的情感纠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桂魄”主要指什么?
    A. 桂花的香气
    B. 桂花的月亮
    C. 桂花的颜色

  2. 诗中描绘女子发髻的词语是?
    A. 松绾
    B. 高鬟
    C. 钗横

  3. “长是枕前不见殢人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思念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的作品,描绘了女子对往日情景的怀念。
  •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的另一首词,表达了对爱情的失落与忧伤。

诗词对比:

  • 《南歌子》与《如梦令》: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情感与美丽,但《南歌子》更侧重于夜晚的孤独情感,而《如梦令》则偏向于对过去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
  • 《词学通论》

以上为关于《南歌子·桂魄分馀晕》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