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台上。两悠悠。云之际。神光朝天极。华盖遏延州。羽衣昱耀。春吹去复留。
白话文翻译:
在凤台上,两物悠然相望。云层之间,神光朝向天极。华盖遮蔽了延州。羽衣闪耀着光芒。春风吹过,却又停留。
注释:
- 凤台:古代传说中的仙境之地,象征着高远和神秘。
- 两悠悠:形容两物相望,悠然自得。
- 云之际:云层之间,指高远的天空。
- 神光:神秘的光芒,常用来形容仙境或神灵的光辉。
- 朝天极:朝向天空的最高点,象征着追求高远和神圣。
- 华盖:古代帝王或贵族出行时所用的伞状遮蔽物,这里比喻遮蔽。
- 遏延州:遮蔽了延州,延州是地名,这里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
- 羽衣:用羽毛制成的衣服,常用来形容仙人的服饰。
- 昱耀:闪耀,光辉灿烂。
- 春吹去复留:春风吹过,却又停留,形容春风的温柔和持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朝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他的诗歌多表现道教思想和神仙境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神仙道教的崇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上云乐七首 其一 凤台曲》是萧衍在位期间所作,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道教思想盛行,人们对神仙和长生不老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凤台、云际、神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高远的仙境氛围。诗中的“两悠悠”和“春吹去复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悠然自得和不舍之情。神光的朝向天极,象征着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华盖遏延州和羽衣昱耀,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仙境的神秘和光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萧衍诗歌的道教色彩和神仙境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凤台上。两悠悠。”:凤台象征着高远和神秘,两物相望,悠然自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
- “云之际。神光朝天极。”:云层之间,神光朝向天极,象征着追求高远和神圣的理想。
- “华盖遏延州。”:华盖遮蔽了延州,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这里用华盖来比喻遮蔽。
- “羽衣昱耀。”:羽衣闪耀着光芒,形容仙人的服饰,强化了仙境的神秘和光辉。
- “春吹去复留。”:春风吹过,却又停留,形容春风的温柔和持久,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不舍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凤台”比喻高远和神秘的境界,用“羽衣”比喻仙人的服饰。
- 拟人:“春吹去复留”将春风拟人化,形容其温柔和持久。
- 对仗:诗中的“两悠悠”和“春吹去复留”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通过描绘凤台、云际、神光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悠然自得和不舍之情,以及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意象分析:
- 凤台:象征着高远和神秘的仙境。
- 云际:象征着高远的天空,与神光相结合,增强了神秘感。
- 神光:象征着神秘的光芒,朝向天极,表达了追求高远和神圣的理想。
- 华盖:象征着遮蔽,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这里用华盖来比喻遮蔽。
- 羽衣:象征着仙人的服饰,强化了仙境的神秘和光辉。
- 春吹:象征着春风的温柔和持久,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境界的不舍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凤台”象征着什么? A. 高远和神秘的仙境 B. 普通的高台 C. 帝王居住的地方 D. 道教的圣地
-
“神光朝天极”中的“天极”指的是什么? A. 天空的最高点 B. 地球的极点 C. 神仙居住的地方 D. 道教的圣地
-
“羽衣昱耀”中的“羽衣”象征着什么? A. 仙人的服饰 B. 普通的衣服 C. 帝王的服饰 D. 道教的服饰
-
“春吹去复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仙境的不舍 C. 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D. 对神秘境界的向往
答案:1. A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游仙诗》(萧衍):同样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上云乐七首 其一 凤台曲》与《游仙诗》(萧衍):两者都表达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但前者更注重描绘具体的仙境意象,后者则更注重表达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 《上云乐七首 其一 凤台曲》与《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两者都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但前者更注重描绘神秘的仙境,后者则更注重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朝诗选》:收录了萧衍及其他南朝诗人的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南朝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道教与中国文学》:探讨了道教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特别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