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故孟尚书种柳》

时间: 2025-01-01 14:02:31

孟家种柳东城去,临水逶迤思故人。

不似当时大司马,重来得见汉南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浙东故孟尚书种柳 徐凝 〔唐代〕

孟家种柳东城去,临水逶迤思故人。 不似当时大司马,重来得见汉南春。

白话文翻译:

孟家在东城种下柳树,沿着水边曲折而行,思念着故人。 这情景不像当年大司马再次归来,能见到汉南的春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孟家:指孟尚书,即诗中的主人公。
  • 种柳:种植柳树,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离别和思念。
  • 临水逶迤:沿着水边曲折而行。
  • 思故人:思念旧友或亲人。
  • 大司马: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历史上的某位大司马。
  • 汉南春:汉南地区的春天,这里可能指大司马曾经到过的地方。

典故解析:

  • 大司马:历史上有多位著名的大司马,如汉代的霍光等,但具体指哪一位需结合诗的背景进一步考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徐凝在游历或居住于浙东时,看到孟尚书种柳的情景,引发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孟尚书种柳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诗中“临水逶迤”一句,不仅描绘了种柳的具体地点,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曲折情感。后两句通过对比大司马重游旧地的情景,强调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唐诗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孟家种柳东城去”,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孟尚书在东城种柳。
  • 第二句“临水逶迤思故人”,通过“临水逶迤”这一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
  • 第三句“不似当时大司马”,通过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第四句“重来得见汉南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不似当时大司马”与“重来得见汉南春”的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象征: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离别和思念,这里通过种柳的动作,象征了对故人的思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念故人和感慨时光的流逝。通过种柳的场景和对比的手法,诗人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树:象征离别和思念。
  • 临水逶迤:描绘了种柳的具体地点,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曲折情感。
  • 汉南春:象征美好的时光和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孟家”指的是谁? A. 孟尚书 B. 孟浩然 C. 孟子 答案:A

  2. 诗中的“大司马”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霍光 B. 曹操 C. 不确定 答案:C

  3. 诗中的“汉南春”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景色 B. 美好的时光和回忆 C. 汉南地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时光的感慨。
  • 王维的《相思》:通过红豆这一意象,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与孟浩然的《春晓》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时光的感慨,但《春晓》更多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而《浙东故孟尚书种柳》则更多地表达了思念和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徐凝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