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刑部裴郎中》
时间: 2025-01-06 05:07: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投刑部裴郎中 黄滔 〔唐代〕 两榜驱牵别海涔,佗门不合觅知音。瞻恩虽隔云雷赐,向主终知犬马心。礼闱后人窥作镜,庙堂前席待为霖。已齐日月悬千古,肯误风尘使陆沉。拜首敢将诚吐血,蜕形唯待诺如金。愁闻南院看期到,恐被东墙旧恨侵。缁化衣空难抵雪,黑销头尽不胜簪。数行泪里依投志,直比沧溟未是深。
白话文翻译:
两榜驱使分别在海边的角落,他门下不应寻找知音。虽然恩泽如云雷般赐予,但向主子表达的忠诚始终如犬马之心。礼闱的后人窥视着作为镜子的自己,庙堂前的席位等待着如霖雨般的恩泽。已经与日月同悬千古,怎会因风尘而使自己沉沦。跪拜时敢于将真诚吐露至血,蜕变只等待如金般的承诺。忧愁听到南院的期待到来,恐怕被东墙的旧恨侵扰。黑色的衣裳空空难以抵御雪,黑色的头发尽数脱落,不胜簪子。几行泪水里依附着投奔的志向,直比沧海还要深。
注释:
- 两榜:指科举考试的榜文。
- 驱牵:驱使,引申为被迫。
- 佗门:他人的门下。
- 知音:指理解自己的人。
- 瞻恩:仰望恩泽。
- 云雷赐:比喻恩泽广大。
- 犬马心:比喻忠诚。
- 礼闱:指朝廷的礼仪部门。
- 窥作镜:比喻自我反省。
- 庙堂:指朝廷。
- 前席:指重要的位置。
- 为霖:比喻恩泽。
- 齐日月:与日月同辉,比喻永恒。
- 肯误:怎会误。
-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 陆沉:沉沦。
- 拜首:跪拜。
- 诚吐血:极言真诚。
- 蜕形:改变形象。
- 诺如金:比喻承诺珍贵。
- 南院:指期待的地方。
- 东墙旧恨:比喻过去的遗憾。
- 缁化衣:黑色的衣裳。
- 黑销头:黑色的头发脱落。
- 不胜簪:无法承受簪子的重量。
- 依投志:依附着投奔的志向。
- 沧溟:大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该诗是黄滔向刑部裴郎中表达忠诚和期待的作品,反映了唐代士人对官场的向往和对忠诚的重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当时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黄滔通过此诗向刑部裴郎中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期待,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和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和期待的深刻情感。诗中,“两榜驱牵别海涔”描绘了诗人被迫离开的无奈,“佗门不合觅知音”则表达了在他人门下寻找理解者的困难。“瞻恩虽隔云雷赐,向主终知犬马心”显示了诗人对恩泽的渴望和对主子的忠诚。“礼闱后人窥作镜,庙堂前席待为霖”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反省和对朝廷恩泽的期待。“已齐日月悬千古,肯误风尘使陆沉”强调了诗人的永恒忠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拜首敢将诚吐血,蜕形唯待诺如金”表达了诗人对真诚的极致追求和对承诺的珍视。“愁闻南院看期到,恐被东墙旧恨侵”描绘了诗人的忧愁和对过去的遗憾。“缁化衣空难抵雪,黑销头尽不胜簪”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困境和无奈。“数行泪里依投志,直比沧溟未是深”则总结了诗人的投奔志向和对深度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榜驱牵别海涔”:诗人通过科举考试,被迫离开海边,表达了无奈。
- “佗门不合觅知音”:在他人门下寻找理解者的困难。
- “瞻恩虽隔云雷赐”:对恩泽的渴望。
- “向主终知犬马心”:对主子的忠诚。
- “礼闱后人窥作镜”:自我反省。
- “庙堂前席待为霖”:对朝廷恩泽的期待。
- “已齐日月悬千古”:永恒的忠诚。
- “肯误风尘使陆沉”:不屈不挠的精神。
- “拜首敢将诚吐血”:极致的真诚。
- “蜕形唯待诺如金”:对承诺的珍视。
- “愁闻南院看期到”:忧愁和对未来的期待。
- “恐被东墙旧恨侵”:对过去的遗憾。
- “缁化衣空难抵雪”:困境和无奈。
- “黑销头尽不胜簪”:形象的比喻。
- “数行泪里依投志”:投奔志向。
- “直比沧溟未是深”:对深度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雷赐”、“犬马心”、“为霖”、“齐日月”、“诺如金”、“沧溟”等。
- 拟人:如“瞻恩”、“向主”、“窥作镜”等。
- 对仗:如“两榜驱牵”与“佗门不合”、“瞻恩虽隔”与“向主终知”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忠诚和期待。诗人通过表达对主子的忠诚和对朝廷恩泽的期待,展现了士人对官场的向往和对忠诚的重视。
意象分析:
- “两榜”:科举考试的榜文,象征着士人的命运。
- “海涔”:海边,象征着诗人的起点。
- “佗门”:他人的门下,象征着寻找理解者的困难。
- “云雷赐”:恩泽,象征着对恩泽的渴望。
- “犬马心”:忠诚,象征着对主子的忠诚。
- “礼闱”:朝廷的礼仪部门,象征着自我反省。
- “庙堂”:朝廷,象征着对朝廷恩泽的期待。
- “日月”:永恒,象征着永恒的忠诚。
- “风尘”:世俗的纷扰,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 “拜首”:跪拜,象征着极致的真诚。
- “诺如金”:承诺,象征着对承诺的珍视。
- “南院”:期待的地方,象征着忧愁和对未来的期待。
- “东墙旧恨”:过去的遗憾,象征着对过去的遗憾。
- “缁化衣”:黑色的衣裳,象征着困境和无奈。
- “黑销头”:黑色的头发脱落,象征着形象的比喻。
- “沧溟”:大海,象征着对深度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两榜”指的是什么? A. 科举考试的榜文 B. 朝廷的命令 C. 诗人的作品 D. 诗人的朋友
-
诗中的“佗门不合觅知音”表达了什么? A. 在他人门下寻找理解者的困难 B. 诗人的孤独 C. 诗人的自信 D. 诗人的期待
-
诗中的“瞻恩虽隔云雷赐”表达了什么? A. 对恩泽的渴望 B. 对主子的忠诚 C. 对朝廷的期待 D. 对过去的遗憾
-
诗中的“向主终知犬马心”表达了什么? A. 对主子的忠诚 B. 对恩泽的渴望 C. 对朝廷的期待 D. 对过去的遗憾
-
诗中的“已齐日月悬千古”表达了什么? A. 永恒的忠诚 B. 对恩泽的渴望 C. 对朝廷的期待 D. 对过去的遗憾
答案:
- A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恩泽的期待。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黄滔的《投刑部裴郎中》与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恩泽的期待,但黄滔的诗更加注重对主子的忠诚,而杜甫的诗更加注重对朝廷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诗作。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和白居易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唐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