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陈先辈陪陆舍人春日游曲江 刘超游召郤诜陪,为忆池亭旧赏来。 红杏花旁见山色,诗成因触鼓声回。
白话文翻译: 刘超被召游赏,郤诜陪同,为了回忆池亭旧时的赏景而来。 在红杏花旁看到了山色,诗成是因为被鼓声触动而回。
注释:
- 刘超:唐代诗人,此处可能是指诗人自己。
- 游召:被召请去游玩。
- 郤诜:唐代文人,与刘超一同游玩。
- 池亭:指曲江池边的亭子。
- 红杏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美丽。
- 山色:远处山峦的景色。
- 鼓声:可能指游园时的音乐或活动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春日游曲江的情景,通过回忆旧时的赏景,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游曲江为背景,通过描绘红杏花旁的山水景色和鼓声的触动,表达了诗人对旧时赏景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红杏花旁见山色”一句,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又通过山色的远望,增添了诗意的深远。鼓声的回响,不仅触动了诗人的灵感,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往昔的回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刘超游召郤诜陪,为忆池亭旧赏来。
- 诗人被召请去游玩,友人郤诜陪同,目的是为了回忆池亭旧时的赏景。
- 红杏花旁见山色,诗成因触鼓声回。
- 在红杏花旁看到了山色,诗成是因为被鼓声触动而回。
修辞手法:
- 比喻:红杏花比喻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拟人:鼓声被拟人化为触动诗人灵感的力量。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日游曲江的场景,表达了对旧时赏景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红杏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美丽。
- 山色:远处山峦的景色,增添诗意的深远。
- 鼓声:象征时间的流转和往昔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郤诜”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唐代文人 C. 曲江的管理者 D. 诗人的朋友
- “红杏花旁见山色”中的“红杏花”象征什么? A. 秋天 B. 冬天 C. 春天 D. 夏天
- 诗成是因为什么触动? A. 风声 B. 鼓声 C. 鸟鸣 D. 流水声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曲江二首》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曲江二首》同样描绘了曲江的景色,但更多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古原草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