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

时间: 2024-12-27 14:09:17

古镜色如墨,照人不见形。

我照乃见心,洞彻天地明。

此明非外来,此明非内有。

自是世上人,惟将照妍丑。

意思解释

古镜

作者: 张翥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古镜色如墨,照人不见形。
我照乃见心,洞彻天地明。
此明非外来,此明非内有。
自是世上人,惟将照妍丑。

白话文翻译:

这面古镜颜色如墨,照人时却看不见自己的形状。
我照镜子时才看见内心,洞悉天地间的明亮。
这种明亮不是外来的,也不是内心本有的。
只是世上的人,单纯用它来照见美丑。

注释:

  • 古镜:古老的镜子,通常以铜或合金制成,表面涂有银或汞,反射效果不如现代镜子。
  • 色如墨:形容镜子表面颜色深黑,给人一种神秘感。
  • 照人不见形:照人时无法看到自己的影像,暗示镜子的特殊性。
  • 我照乃见心:通过照镜子,反而能够看到内心的真实。
  • 洞彻天地明:理解并领悟到宇宙的真理和光明。
  • 此明非外来,此明非内有:强调这种明亮的理解并非来自外界或自身,而是一种顿悟。
  • 惟将照妍丑:世人只用它来照见外貌的美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而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张翥的诗歌常常反映其对内心世界的探讨,注重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张翥创作《古镜》或许是想借镜子这一意象,探讨人类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虚幻,以及如何通过内心的明亮来洞悉世事。

诗歌鉴赏:

《古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古镜的反射中,探索了内心与外界的关系。开篇以“古镜色如墨”引入,描绘了镜子的颜色与特性,给人一种苍凉与神秘的感觉。接着,诗人转向自我反思,指出通过这面古镜,能够看见内心,达到一种对宇宙的透彻理解。这种理解并非来自外在环境,也不是内心固有的,而是人自我内省的结果。最后,诗人批评世人仅仅用镜子来判断外貌的美丑,透露出对人性肤浅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古镜这一独特的意象,唤起读者对人生真谛的思考,揭示了内心的明亮与世俗的浮华之间的差距,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镜色如墨:描绘古镜的深色,暗喻内心的深邃。
  2. 照人不见形:揭示人难以自省,只看到表面的现象。
  3. 我照乃见心:通过反照内心,发现真正的自我。
  4. 洞彻天地明:获得对万物的清晰理解。
  5. 此明非外来,此明非内有:强调明亮的来源是内心的启迪。
  6. 自是世上人,惟将照妍丑:批判人们只关注表象的肤浅。

修辞手法

  • 比喻:古镜比作心灵的反映,传达深刻的哲理。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句子的重复,强调内心的探求与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古镜的意象,探讨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虚假,强调人们应当关注内心的明亮,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美丑评判上。

意象分析:

  • 古镜:象征内心的反映与真实。
  • 墨色:象征深邃与神秘,暗示内心的复杂。
  • 明亮:象征智慧的启迪与对真理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古镜》一诗中的“古镜”象征什么? a) 外在的美
    b) 内心的真实
    c) 世俗的判断
    d) 时间的流逝

  2. 诗中提到“此明非外来,此明非内有”,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明亮来自外部环境
    b) 明亮是内心的感悟
    c) 明亮是偶然的发现
    d) 明亮是世俗的标准

答案

  1. b) 内心的真实
  2. b) 明亮是内心的感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张翥的《古镜》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内心与外界的思考,但更倾向于对社会动荡的感慨。而王维的《鸟鸣涧》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两者在主题和风格上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诗人对人生的理解与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