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军五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7 10:05:49

大军北庭来,部伍各有屯。

放马原隰枯,磨刀河水浑。

行行且射猎,雉兔不复存。

野次群驼卧,弓箭挂车辕。

幽幽笛声起,日暮伤人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军北庭来,部伍各有屯。
放马原隰枯,磨刀河水浑。
行行且射猎,雉兔不复存。
野次群驼卧,弓箭挂车辕。
幽幽笛声起,日暮伤人魂。

白话文翻译:

大军从北方来到,部队各自在此驻扎。
原野和低洼地带已经枯黄,河水浑浊,刀剑正在磨砺。
行走在路上,顺便打猎,野鸡和兔子已经难以寻觅。
在野外的营地,成群的骆驼卧着,弓箭挂在车辕上。
悠扬的笛声响起,黄昏时分令人伤感。

注释:

  • 北庭:指北方的城堡或军营。
  • 部伍:指军队的编制和驻扎。
  • 原隰:原野和低洼地带。
  • 磨刀:磨砺武器,准备作战。
  • 雉兔:指野鸡和兔子,常见的猎物。
  • 野次:野外的驻扎地。
  • 幽幽:形容声音轻柔、悠远。
  • 伤人魂:感伤人心,难以释怀。

典故解析:

在古代,打猎是士兵们的重要活动之一,诗中提到的“雉兔不复存”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生态变化和生存困境。此外,笛声常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伤感的情绪,尤其在旅途或战斗间隙,笛声更显得孤独和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作品多描绘战争与自然,展现出对士兵生活的关心与思考。

创作背景:

《前出军五首》是张翥在战争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士兵们在战斗前线的生活、心理状态及对家乡的思念,体现出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脆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大军出征的场景,前半部描绘了士兵们的生活与猎杀的无奈,后半部则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诗中用“放马原隰枯,磨刀河水浑”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荒凉与不安,表现出人们在战争背景下的无奈与无情。最后一句“幽幽笛声起,日暮伤人魂”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笛声犹如抒情的载体,带出了一种浓厚的思乡情绪。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深邃,令人感受到战争的惨烈与人心的脆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大军北庭来:描绘了军队集结的场景,暗示即将出征。
    • 部伍各有屯:兵员分布,显示出军队的规模与组织。
    • 放马原隰枯:环境的荒凉,战争带来的影响。
    • 磨刀河水浑:准备作战,水的浑浊象征着战斗的混乱。
    • 行行且射猎:士兵们在行军途中进行狩猎,表明生存压力。
    • 雉兔不复存:猎物的稀少,反映生态的变化。
    • 野次群驼卧:描绘野外的景象,强调军队的驻扎环境。
    • 弓箭挂车辕:突显战争的准备状态,弓箭是士兵的传统武器。
    • 幽幽笛声起:笛声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带出情感的深度。
    • 日暮伤人魂:黄昏时分,情感的伤感与思绪的缠绵。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行行且射猎,雉兔不复存”,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笛声与人心结合,赋予了声音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战争背景下的士兵生活与情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生态与人性的双重破坏。

意象分析:

  • 军队: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战争的残酷。
  • 猎物:代表生存的艰难与自然的破坏。
  • 笛声:寄托了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 黄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部伍”指的是什么?

    • A. 部队的编制
    • B. 民众的聚集
    • C. 文化的传承
  2. “幽幽笛声起”一句中,笛声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思念与伤感
    • C. 怒火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兵车行》

诗词对比:

  • 杜甫《兵车行》与张翥的作品都有战争的主题,但杜甫更侧重于对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张翥则更关注士兵个人的情感与遭遇。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张翥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