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题粥少僧多图》

时间: 2025-01-06 14:05:10

梦饱只成暂喜,肠鸣合是真饥。

自家口舌自家知,盂钵本无二味。

念起斋厨相夺,盟成香积同炊。

生天成佛有何奇,粥饭原来是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饱只成暂喜,肠鸣合是真饥。
自家口舌自家知,盂钵本无二味。
念起斋厨相夺,盟成香积同炊。
生天成佛有何奇,粥饭原来是米。

白话文翻译:

梦中饱食只是一时的欢喜,肚子饿得发出声音才是真正的饥饿。
自己的味觉只有自己才知道,碗盂中本来没有两种味道。
一想到斋厨的争夺,便想到了香积寺同一炉炊事。
成为天神和佛陀有什么奇特的呢,粥和饭其实都是米做的。

注释:

  • 梦饱:指在梦中吃得饱,实际上并没有。
  • 肠鸣: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 盂钵:指盛食物的器皿。
  • 斋厨:指斋堂的厨房。
  • 香积:指香积寺,表示一种共同的修行和生活环境。
  • 生天成佛:指成仙成佛,达到更高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承焘(1862-1939),字寅卿,号愚山,浙江人。近代诗人,擅长律诗、绝句,作品常以个人体验与社会现象结合,表现出对社会的思考与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近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思考。诗中表现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物质欲望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歌鉴赏:

《西江月 题粥少僧多图》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诗中以“梦饱”开篇,暗示梦中的满足与现实的饥饿之间的对比,揭示了生活的无奈与真实。接着指出“自家口舌自家知”,强调个人的感受和认知,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省。诗人提到“盂钵本无二味”,意在表达生活的本质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争夺只是表象。

“念起斋厨相夺”,引入了宗教的元素,表现出对同道中人的共鸣与思考。最后两句“生天成佛有何奇,粥饭原来是米”,更是将生活的简单与人类追求的复杂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存在的本质。整首诗意境深邃,既有个人的哲思,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现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复杂人性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梦饱只成暂喜:梦中的饱食只是短暂的快乐,表明虚幻与现实的差距。
  2. 肠鸣合是真饥:肚子叫才是真正的饥饿,强调生理需求的真实。
  3. 自家口舌自家知:自己对味道的感知,表明个体的独特性。
  4. 盂钵本无二味:盛食物的器皿中没有多种味道,说明事物的本质是简单的。
  5. 念起斋厨相夺:一想到斋厨房的竞争,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争夺与合作。
  6. 盟成香积同炊:指在共同的信仰下,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做饭。
  7. 生天成佛有何奇:成为神仙或佛陀有什么了不起,反映出对世俗追求的质疑。
  8. 粥饭原来是米:粥和饭都是由米制作,强调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修辞手法:

  • 对比:梦饱与真实饥饿的对比,增强了诗意。
  • 比喻:将人生的追求比作食物,传达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排比:诗中多处使用排比法,加深了意境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食物的描写,探讨了生活的本质与人类的追求,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思考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虚幻与渴望。
  • :代表满足与快乐。
  • 肠鸣:象征真实的需求。
  • 盂钵:代表生活的容器与简单。
  • 香积:象征共同的信仰与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物质的追求
    • B. 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C. 对人际关系的描述
    • D. 对宗教的赞美
  2. “肠鸣合是真饥”中的“肠鸣”指的是什么?

    • A. 吃东西的声音
    • B. 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 C. 梦中的声音
    • D. 说话的声音
  3. 诗中提到的“盂钵”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盛食物的器皿
    • C. 一种宗教仪式
    • D. 一种饮食方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反映对简单生活的思考。
  • 《早发白帝城》李白: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 《西江月 题粥少僧多图》 vs. 《静夜思》
    • 两者均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但《西江月》更侧重于对物质与精神的反思,而《静夜思》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解读与分析》
  • 《近现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