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得知堂翁七月十三日北京来书,钤有寿则多辱一印,因拈小调以解之》

时间: 2024-09-19 20:42:00

忍辱仙人能自在,八千岁里春秋。

拚将身外付悠悠。

几多神话,蟠屈在心头。

比似奘师还怀往,妖魔鬼怪都休。

何人更为记西游。

本来面目,天地一沙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得知堂翁七月十三日北京来书,钤有寿则多辱一印,因拈小调以解之
作者: 龙榆生 〔近代〕

忍辱仙人能自在,八千岁里春秋。
拚将身外付悠悠。
几多神话,蟠屈在心头。
比似奘师还怀往,妖魔鬼怪都休。
何人更为记西游。
本来面目,天地一沙鸥。

白话文翻译

忍辱的仙人能够做到自在自得,经历了八千年的春秋变迁。
我宁愿把身外之物全都交给随意的时间。
内心深处积压了多少神话故事。
比起唐僧他还怀念过去,妖魔鬼怪在他面前都应当退去。
谁还记得西游的事呢?
本来的面目如同天地间的一只沙鸥。

注释

字词注释

  • 忍辱:忍受屈辱。
  • 自在:指内心安适,不受外界影响。
  • :悠然自得。
  • 蟠屈:盘踞、拘束。
  • 奘师:指唐僧,即玄奘大师。
  • 妖魔鬼怪:形容各种邪恶的存在。
  • 西游:指《西游记》,唐僧取经的故事。
  • 本来面目:真实的自我。

典故解析

  • 奘师:唐代高僧玄奘的别名,他为了取得真经而西行,途中经历了许多妖魔鬼怪的考验。
  • 西游:指《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象征着追求真理与信仰的旅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近代诗人,原名龙骥,字仲风,号榆生,晚号心斋,出生于清末,经历了社会的剧变与战乱。他的诗风受传统文化深厚影响,常常融入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承载着个人对社会与历史感悟的时期,正值近代动荡不安,诗人以“忍辱”的形象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的洒脱。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忍辱仙人”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诗的开头便提出了忍辱的主题,仙人能够自在地面对世事,暗含了对世俗屈辱的超脱。接着,诗人提到八千年的春秋,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深邃让人感慨,仿佛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所有的荣辱都变得无足轻重。

“拚将身外付悠悠”,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放弃身外之物,寄情于自然和虚无的时间中。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的神话与故事,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纠葛。

后半部分借用唐僧的形象,强调了对过往的怀念,妖魔鬼怪的提及则暗示了人生的种种困扰和挑战。最终,诗人回归到“本来面目”,展现出一种洒脱与豁达的心态,意在告诉人们,真实的自我在浩瀚的天地间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是值得珍惜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忍辱仙人能自在:指在世间忍受屈辱的人,内心却能保持自在。
  2. 八千岁里春秋:经历漫长的历史变迁,暗示时间的无情与深远。
  3. 拚将身外付悠悠:愿意将物质的追求交给时间,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4. 几多神话,蟠屈在心头:内心的神话故事如同束缚,暗示内心的烦恼。
  5. 比似奘师还怀往:与唐僧相比,诗人对往事的怀念更为深切。
  6. 妖魔鬼怪都休:面对挑战与困扰,诗人表现出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
  7. 何人更为记西游:对《西游记》中经历的反思,思考世人对过去的关注。
  8. 本来面目,天地一沙鸥:回归真实自我,简单而又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漫长的旅程,仙人比作忍辱者。
  • 对仗:如“妖魔鬼怪都休”,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语势。
  • 排比:通过句式的重复,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人生的意义与自我超越,强调在历史的长河中,真实的自我与内心的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人:象征超脱与智慧。
  • 春秋: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 妖魔鬼怪:象征生活中的各种困扰。
  • 沙鸥:代表自由与真实的自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忍辱仙人”指的是哪种人?
    A. 忍受屈辱的人
    B. 追求荣华富贵的人
    C. 行侠仗义的人
    D. 遇到困难就放弃的人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奘师”是指__

  3. 判断题: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历史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所谓。 (对/错)

答案

  1. A
  2. 唐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诗作,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临江仙》: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前者侧重亲情,后者则更强调自我与历史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