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出西塘》
作者:刘因 〔元代〕
塘水随人缓步行,
哀湍激石故轻清。
太行秾秀霜洗净,
全赵规模天凿成。
偶为登临发悲咏,
忽从毛发散秋声。
殷勤莫尽樽中酒,
留到青山佳处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晨曦中的西塘,诗人随人缓步而行,塘水轻轻流淌,伴随着哀伤的流水声,激荡在石头上,显得格外清澈。太行山的景色经过霜洗,显得更加秀丽,整个赵国的山水就像是天工雕琢而成。偶尔登高吟咏,心中生出一丝悲伤,耳边传来的秋声似乎从毛发间飘散而出。殷切地说,酒杯中美酒不可尽饮,留到青山美景处再倾倒。
注释
- 塘水:指水塘中的水。
- 哀湍:哀怨的水流声。
- 激石:水流冲击岩石。
- 故轻清:这是古代诗词中的一种修辞,意指流水轻快清澈。
- 太行:太行山,位于中国北方的一座山脉。
- 秾秀:指花草繁茂而美丽。
- 全赵:指整个赵国,古代的一个国家。
- 发悲咏:吟唱悲伤的诗歌。
- 毛发散:形容秋风轻拂,声音从头发间散发。
- 樽中酒:酒杯里的美酒。
- 青山佳处:美丽的青山景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因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刘因的诗风清新婉约,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晓出西塘》是诗人对西塘晨景的描写,表现了他在游历中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中蕴含着对美好景色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晓出西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西塘晨景的宁静与美丽。开篇的“塘水随人缓步行”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新的自然环境,水面波光粼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接着,诗人通过“哀湍激石故轻清”传达出水流声的细腻与哀伤,仿佛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太行秾秀霜洗净”一句则描绘了太行山在晨霜洗礼后的清新景象,展现出一种生机与活力。诗中提到的“全赵规模天凿成”则更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结合,表现出山水的壮丽与雄浑。
在情感上,诗人“偶为登临发悲咏”表达了在美景之中,诗人难免生出的离愁别绪。秋风袭来,似乎让人思绪万千,带来了一丝淡淡的忧伤。而末尾的“殷勤莫尽樽中酒”则是对美酒与美景的珍惜,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令人陶醉其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塘水随人缓步行:塘水轻轻流淌,伴随人们的步伐。
- 哀湍激石故轻清:流水声轻快,却带着哀伤,冲击在石头上。
- 太行秾秀霜洗净:太行山经过霜的洗涤,显得更加秀美。
- 全赵规模天凿成:整个赵国的山水仿佛是天工造物。
- 偶为登临发悲咏:偶尔登高吟咏,心中难免生出悲伤。
- 忽从毛发散秋声:秋风轻拂,带来一丝淡淡的哀愁。
- 殷勤莫尽樽中酒:真诚地劝告,不要把酒杯中的酒喝尽。
- 留到青山佳处倾:留到青山美景之处再倾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描绘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拟人:将水流赋予情感,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知。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体现出一种生与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塘水:象征着生活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 太行:代表着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 秋声: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转。
- 樽中酒: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太行”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一座山脉
B. 一条河流
C. 一座城市
答案:A -
“殷勤莫尽樽中酒”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酒的厌倦
B. 对生活的珍惜
C.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B -
诗中“偶为登临发悲咏”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兴奋
答案:B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刘因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晓出西塘》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