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山
作者: 刘因 〔元代〕
草露蛛丝晴日明,
乱虫秋意有先声。
屈盘未转坡陀尽,
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
两山云近异阴晴。
天公若会登临意,
可信伤心画得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山间景象:草地上露珠闪烁,阳光明媚,四处虫鸣,仿佛秋天的气息已经来临。山路曲折,尚未转弯,山坡上已无尽头。苍翠的山林似乎从心中涌现出来。小径在山峰间弯曲,南北方向失去了踪影,两座山的云雾近在咫尺,却显得阴晴不定。如果天公能与我同登此山,或许我能将内心的忧伤画成美丽的景致。
注释
- 草露:草上的露水。
- 蛛丝:蜘蛛网,常用来形容细腻的景象。
- 乱虫:形容多种虫子在鸣叫,带来秋天的气息。
- 屈盘:指山路的曲折和盘旋。
- 坡陀:山坡的尽头。
- 苍翠:形容青翠的树木和山峦。
- 一径:指一条小路。
- 天公:指上天或老天爷。
- 伤心:心中的忧伤或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因,元代诗人,字仲明,号梅溪,生于《元朝》。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入山》创作于刘因游山时,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幻与人生的哲理,因而写下此诗。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与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入山》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开篇以“草露蛛丝晴日明”引入,描绘出一个清晨的宁静,阳光洒在草地上,露珠如同珍珠般闪烁,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乱虫秋意有先声”则带出了秋天的气息,虫鸣声中透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屈盘未转坡陀尽,苍翠忽从怀抱生”中,诗人利用山的曲折和苍翠的树木,表现出自然的神秘和广阔。此时,诗人似乎失去了方向,山路的曲折使其迷失于南北,体现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迷茫。
最后两句“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自然的力量抒发内心的忧伤,达到一种心灵的解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融,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是一首值得深思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露蛛丝晴日明:描绘了阳光明媚的景象,草地上的露水和蜘蛛网闪闪发光,展现出清晨的美丽。
-
乱虫秋意有先声:虫鸣声中带来了秋天的气息,提示了季节的变换。
-
屈盘未转坡陀尽:山路曲折,尚未转弯,暗示着前方的未知与探索。
-
苍翠忽从怀抱生:形容山林的苍翠仿佛从心中涌现,表现出自然之美的感动。
-
一径峰回失南北:小径在山峰间蜿蜒,方向感模糊,象征着人生的迷惘。
-
两山云近异阴晴:两座山的云层变化莫测,展现出自然的多变与神秘。
-
天公若会登临意:若老天能与我同登此山,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渴望交流。
-
可信伤心画得成:希望能通过自然的景象抒发内心的忧伤,体现出诗人对艺术与情感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草露蛛丝”比喻早晨的宁静与美丽。
- 拟人:将天公拟人化,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如“晴日明”和“秋意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情感,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露:象征清新与生机。
- 蛛丝:象征细腻与灵动。
- 苍翠:象征生命力与自然的壮丽。
- 峰回:象征人生的曲折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草露蛛丝”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清晨的宁静
B. 秋天的萧瑟
C. 冬天的寒冷 -
“屈盘未转坡陀尽”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的迷茫
C. 对爱情的思考 -
“天公若会登临意”中“天公”指的是什么?
A. 自然
B. 上天
C. 诗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答赵秀才》:王维的山水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
- 《登高》:杜甫的作品,体现了身处山水之间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对比
- 《入山》与《山中送别》: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山中送别》更侧重于离别的情感,而《入山》则表现了对自然的沉思与感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诗人在不同情境下对自然的不同感受与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