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

时间: 2025-01-19 22:41:41

山石那容玉独坚,人生磨灭殆天怜。

画蛇最戒足无用,书马常忧尾不全。

谁见虎须真可捋,自惭鸡肋岂胜拳。

误人莫向娄师德,不领春生未唾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石
作者: 刘因 〔元代〕

山石那容玉独坚,
人生磨灭殆天怜。
画蛇最戒足无用,
书马常忧尾不全。
谁见虎须真可捋,
自惭鸡肋岂胜拳。
误人莫向娄师德,
不领春生未唾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山石怎能容许玉石的坚硬,
人生的磨难几乎无人怜悯。
画蛇时最忌讳多添脚,
书写马时常常担心尾巴不全。
谁见老虎的须根真能去抚摸,
自愧为人如鸡肋岂能胜过拳头。
误人勿向娄师德求教,
不领悟春天来临尚未唾前。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石:山中的石头,象征坚硬。
  • :指美玉,象征珍贵与脆弱。
  • 磨灭:磨难的消逝。
  • :戒忌,忌讳。
  • 书马:书写马的形象。
  • 虎须:老虎的须根,象征危险与威武。
  • 鸡肋:比喻无用之物。
  • 娄师德:古代名士,象征误人之人。
  • 唾前:指春天的来临。

典故解析:

  • 娄师德:指古代贤士,意在警惕追随不当的师长。
  •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坏了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因,元代诗人,善于诗文,作品多以现实主义为主,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元代,诗人通过山石与玉的对比,表达对人生艰难的感慨与对无用事物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山石与玉的坚硬,展现了生活的艰难与无情。刘因以“山石”象征坚韧不拔的性格,而“玉”则代表脆弱与珍贵,暗示人生的磨难几乎无人怜悯。诗中提到的“画蛇”和“书马”,则通过比喻强调了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多余的担忧与误解。接下来,诗人更进一步,通过“虎须”与“鸡肋”的对比,表达出内心的自惭形秽,彰显人对力量与无用之物的反思。最后一联则是对师德的批判,告诫人们要有独立的判断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石那容玉独坚:山石的坚硬与玉的脆弱形成鲜明对比,隐喻人生的艰难。
  • 人生磨灭殆天怜:人生的磨难几乎无人怜悯,表达对现实的无奈。
  • 画蛇最戒足无用:强调多余的装饰反而会破坏事物的本质。
  • 书马常忧尾不全:书写马的形象时常担心不够完美,表现出对完美的追求。
  • 谁见虎须真可捋:质疑真正强者的外表是否值得亲近。
  • 自惭鸡肋岂胜拳:自嘲自己的无能与鸡肋的无用。
  • 误人莫向娄师德:警示他人不要依赖误导的师长。
  • 不领春生未唾前:春天来临尚未察觉,暗示人们应当把握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山石与玉的对比,强调坚韧与脆弱。
  • 对仗:前后句结构对称,增强韵律感。
  • 反讽:通过自嘲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磨难的感慨,强调坚韧与脆弱的对比,警示人们在追求完美时要保持独立的判断。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石:坚韧,象征不屈的精神。
  • :脆弱,象征珍贵而易碎的美好。
  • 虎须:力量,象征强者的非凡。
  • 鸡肋:无用,象征生活中的多余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石”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坚韧
    c) 脆弱

  2. “画蛇最戒足无用”意在强调什么?
    a) 追求完美的必要性
    b) 多余的事物会破坏本质
    c) 画画的重要性

答案:

  1. b) 坚韧
  2. b) 多余的事物会破坏本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刘因的《山石》更注重对人生磨难的反思,而李白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因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