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别周从事二首》

时间: 2025-01-04 10:06:11

腰痛拜迎人客倦,眼昏勾押簿书难。

辞官归去缘衰病,莫作陶潜范蠡看。

洛下田园久抛掷,吴中歌酒莫留连。

嵩阳云树伊川月,已校归迟四五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别周从事二首
白居易

腰痛拜迎人客倦,
眼昏勾押簿书难。
辞官归去缘衰病,
莫作陶潜范蠡看。
洛下田园久抛掷,
吴中歌酒莫留连。
嵩阳云树伊川月,
已校归迟四五年。

白话文翻译:

我因腰痛而拜见客人感到疲倦,
眼睛昏沉,写簿子和处理文书变得困难。
辞去官职归去是因为身体衰弱,
不要像陶渊明和范蠡那样悠然自得。
在洛阳的田园中我已久置不顾,
在吴地的歌酒中也不再留恋。
嵩阳的云树和伊川的明月,
我已经计算好归家的时间,却已经迟了四五年。

注释:

  • 腰痛: 腰部疼痛,意指身体虚弱。
  • 拜迎: 拜访和欢迎,是社交礼仪。
  • 客倦: 客人也因等待而感到疲倦。
  • 勾押: 处理文书,簿书为记录的账本。
  • 辞官: 辞去官职,回归田园生活。
  • 陶潜: 指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典范。
  • 范蠡: 指范蠡,春秋时期的隐士,意指隐居的理想。
  • 抛掷: 丢弃、舍弃,形容对田园的无奈。
  • 留连: 留恋、流连,不舍得离开。
  • 校归: 计算归家的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内容而闻名。他在文学上极具影响力,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尤其以诗歌成就最为突出。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辞去官职、回归田园的心态。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及对身体状况的无奈,表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酬别周从事二首》通过描绘身体的虚弱和内心的疲惫,传达了白居易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诗开篇以“腰痛”与“客倦”引入,营造出一种疲惫的氛围,暗示他在官场中的劳累与无奈。接着,诗人提到辞去官职的原因是“衰病”,表明身体健康的恶化使他不得不选择回归田园的生活。

通过对陶渊明和范蠡的提及,白居易表达了对理想隐士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过于沉浸于那种悠闲的状态。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生活的追忆,“洛下田园久抛掷,吴中歌酒莫留连”,显示出他对田园生活的放弃与对吴地畅饮歌唱的无所谓。

最后,诗以“已校归迟四五年”收尾,既是对自己归乡时间的提醒,也是对人生流逝的感慨。整首诗在叙述中渗透着对人生的感悟,既有对身体的无奈,又有对隐逸理想的追求,体现了白居易深刻的生活哲学和情感的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腰痛拜迎人客倦:身体的不适使得迎客的过程变得疲惫。
  2. 眼昏勾押簿书难:眼睛模糊,难以处理文件。
  3. 辞官归去缘衰病:因健康状况差辞去官职,回归乡野。
  4. 莫作陶潜范蠡看:提醒自己不要过于安逸,像陶渊明和范蠡那样。
  5. 洛下田园久抛掷:在洛阳的田园生活已久未顾。
  6. 吴中歌酒莫留连:在吴地的歌酒生活已不再留恋。
  7. 嵩阳云树伊川月:描绘自然景象的美好。
  8. 已校归迟四五年:归家的时间已经拖延了四五年。

修辞手法:

  • 对仗: “腰痛”与“眼昏”,“辞官”与“莫作”,形成对称的结构。
  • 比喻: 将隐逸生活比作陶渊明和范蠡的选择,增强了主题的深度。
  • 意象: 嵩阳的云树和伊川的月亮,营造出一种恬静而美好的自然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辞去官职、追求隐逸生活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对身体虚弱和人生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田园和自然的描绘,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繁华喧嚣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腰痛: 身体的虚弱,象征着对生活的无奈。
  • 客倦: 表达社交生活的疲惫。
  • 田园: 象征着理想的隐逸生活。
  • 云树月: 自然景象的美好,反映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两位隐士是: A. 陶渊明和李白
    B. 陶渊明和范蠡
    C. 王维和李白
    D. 杜甫和陶渊明

  2. 诗中提到的“洛下田园”指的是: A. 南方的田园
    B. 洛阳的乡村
    C. 北方的田园
    D. 隐士的生活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A. 官场生活的繁忙
    B. 归隐生活的理想与现实
    C. 对朋友的祝福
    D.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 by 陶渊明:描绘隐逸生活的理想与美好。
  • 《饮酒》 by 陶渊明:表达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酬别周从事二首》与《归园田居》相似之处在于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白居易更加强调了身体的虚弱与对现实的无奈,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