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山望硖石湖》
时间: 2025-01-14 04:44: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西山望硖石湖
白居易
菱歌清唱棹舟回,
树里南湖似鉴开。
平障烟浮低落日,
出溪路细长新苔。
居民地僻常无事,
太守官闲好独来。
犹忆长安论诗句,
至今惆怅独书台。
白话文翻译:
在西山上,听着清脆的菱歌,划着小舟归来;
南湖的景色在树间如同美丽的镜子般展开。
平静的湖面上烟雾浮动,日落的景象渐渐低沉,
小溪的路细长而新,长满了青苔。
居民居住在偏僻的地方,常常无事可做;
太守的官职清闲,喜欢独自前来游玩。
我仍然怀念长安时的诗句讨论,
至今感到惆怅,只能独自书写在书台上。
注释:
- 菱歌:指采菱时唱的歌,表现了湖上宁静的氛围。
- 棹舟:用桨划的船,暗示了诗人游玩的活动。
- 南湖:指诗人所望之湖,寓意平静和美好。
- 平障:指湖面平坦的障碍,隐喻烟雾的浮动。
- 新苔:新长出的青苔,象征着生机和清新。
- 地僻:偏僻的地方,表达了居住环境的宁静。
- 太守:地方官员,反映了当时的官场生活。
- 长安: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热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而著称,常常关注社会民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登西山望硖石湖》创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在仕途上的经历使得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西山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宁静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登西山望硖石湖》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过往的怀念。诗开头描绘了湖上采菱的场景,清脆的歌声和小舟的归来,渲染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树里南湖似鉴开”将湖面与镜子相提并论,突显了湖水的清澈与宁静。
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日落时分,平静的湖面上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美丽的意境。诗人提到溪路的细长与新苔,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灵动。此时,诗人也暗示了他所处的环境的偏僻和清静,反映了他对生活状态的感慨。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怀念长安的诗词讨论,显示出他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思念与无奈。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白居易对生命、对艺术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菱歌清唱棹舟回: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 树里南湖似鉴开:湖面如镜,反映出自然的美。
- 平障烟浮低落日:描绘日落的宁静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
- 出溪路细长新苔:细长的溪路与新生的青苔,象征着新生与探索。
- 居民地僻常无事:描绘偏远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孤独感。
- 太守官闲好独来:太守的清闲生活,反映出社会的安逸。
- 犹忆长安论诗句:对往昔诗歌讨论的怀念,表现出怀旧情绪。
- 至今惆怅独书台:孤独的书写,表现出内心的孤寂与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面比作镜子,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通过“烟浮”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的灵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菱:象征着湖泊的美丽与清新。
- 南湖: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 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苔:代表着生机与生命的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菱歌”指的是什么?
- A. 采菱时的歌声
- B. 小舟的名字
- C. 一种植物
-
诗人怀念的“长安”指的是什么?
- A. 一个地方
- B. 一段时间
- C. 一种情感
-
诗中提到的“太守”是什么身份?
- A. 农民
- B. 地方官员
- C. 商人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更加强调人生的艰辛与悲壮。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风格更为清新自然。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