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春 雨中杏花》
时间: 2025-01-04 09:17: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点残更,小楼中睡起挑灯听惯。
清明过了,更是江南魂断。
啼妆泪洗,也难认晕潮浓淡。
应料得深巷明朝,早有卖花声贱。
蒙蒙雾光霞艳。看痕凝粉颊,香融脂面。
雕阑半倚,对语去年双燕。
轻寒似许,莫教那鹁鸪晴唤。
还只怕天换风沙,故宫梦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天的场景,诗人在小楼中醒来,点亮了灯,习惯性地倾听着夜的声音。清明节刚过,江南的情思愈加浓烈,心中充满了离别的哀伤。即使化妆时泪水洗去了妆容,也难以辨认情感的深浅。明天早晨在深巷中,早就能听到卖花的声音了。蒙蒙的雾气中,霞光耀眼,脸上留下了化妆的痕迹,香气混合着肌肤的芬芳。依靠在雕刻的栏杆上,仿佛在和去年飞来的燕子诉说。轻寒似乎多了一些,别让那鹁鸪在晴天中啼叫。更怕的是,天气变换,风沙来临,故宫的梦远在心头。
注释
- 点点残更:指夜深时分,时钟已经过了更替,象征着夜的静谧。
- 小楼中:诗人身处的小楼,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温馨的氛围。
- 江南魂断:江南的美好事物已成往事,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 啼妆泪洗:化妆后泪水的洗刷,表达情感的真挚和无奈。
- 深巷明朝:暗示将来会有新的生活气息。
- 雕阑半倚:半倚在雕刻的栏杆上,增添了优雅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99-1980),近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国画家。他的诗作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张伯驹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人生、情感等,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一枝春 雨中杏花》创作于20世纪中叶,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深刻联系,表达了对江南春色的热爱和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江南春雨的场景。诗人在小楼中独自醒来,伴着清明节后的沉重心情,点亮了灯光,聆听着夜的寂静和思绪的纷乱。整个诗篇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气息,诗人用“啼妆泪洗”这种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脆弱。同时,诗中描绘的“蒙蒙雾光霞艳”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映射。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对“去年双燕”的回忆,传递出对过往时光的眷恋与不舍。
此外,诗中“莫教那鹁鸪晴唤”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不安与恐惧,似乎暗示着时光的无情和变化的不可预测。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春雨杏花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经历和情感波动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点点残更,小楼中睡起挑灯听惯:夜深时分,诗人习惯性地用灯光照亮,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清明过了,更是江南魂断:清明节后,诗人对江南的怀念愈加深刻,表达了对过往的失落。
- 啼妆泪洗,也难认晕潮浓淡:化妆后的泪水洗去妆容,象征情感的复杂和难以捉摸。
- 应料得深巷明朝,早有卖花声贱:暗示明天的生活将会恢复生机,卖花声代表着新的开始。
- 蒙蒙雾光霞艳:描绘了雨中模糊而美丽的景象,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看痕凝粉颊,香融脂面:细腻的描写女性美,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 雕阑半倚,对语去年双燕:半倚在栏杆,回忆去年的燕子,象征着对时间的追忆。
- 轻寒似许,莫教那鹁鸪晴唤:表达对未来的担忧,期望不被外界的变动所影响。
- 还只怕天换风沙,故宫梦远:对未来的恐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魂断”,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如“鹁鸪晴唤”,让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如“啼妆泪洗”和“深巷明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春雨中的杏花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对未来的惆怅以及对个体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切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
- 小楼:代表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归属。
- 鹁鸪: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个人情感
C. 社会变革
D. 历史回忆 -
“啼妆泪洗”中的“泪洗”指的是什么? A. 化妆失误
B. 情感的流露
C. 自然现象
D. 生活的艰辛 -
诗中提到的“清明”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开始
B. 祭祖的节日
C. 生活的希望
D. 离别的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色与情感。
- 《雨霖铃》(柳永):表达了离别的愁苦与思念。
诗词对比
《春望》 vs 《一枝春 雨中杏花》
- 主题:两首诗都涉及春天的景象,但《春望》更侧重于国家的忧虑,而《一枝春 雨中杏花》则更注重个人情感。
- 风格:杜甫的《春望》更为沉重,而张伯驹的诗则在忧伤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张伯驹诗文集》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