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钱牧斋宗伯芙蓉庄作》

时间: 2025-01-17 09:32:38

四面烟波绕,藏书有一楼。

兴亡元老在,文献美人留。

桥细穿荷叶,舟轻及素鸥。

爱予初命笔,交脊有春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面烟波绕,藏书有一楼。
兴亡元老在,文献美人留。
桥细穿荷叶,舟轻及素鸥。
爱予初命笔,交脊有春秋。

白话文翻译:

四周烟波缭绕,书籍藏在一楼。
历史的兴亡与元老在此,文献和美人永留。
桥梁细长穿过荷叶,轻舟缓缓靠近白鸥。
我对写作的热爱刚刚开始,笔下交织着春秋的故事。

注释:

  • 烟波:指水面上的雾气和波纹,形容环境的幽静。
  • 藏书:收藏的书籍,指诗人所处的环境充满书香。
  • 元老:指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或统治者。
  • 文献:书籍或文物,指文化的传承。
  • 素鸥:白色的鸥鸟,代表自然的宁静。
  • 交脊:交织的脊梁,形容笔记或文章的内容丰富。

典故解析:

“春秋”指的是《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诗中提到的“文献美人”,可能暗指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如王异、班昭等,强调了女性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91年-1645年),字仲明,号牧斋,明代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屈大均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诗抒发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出对文化和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他对历史人物及文献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较为精炼,四联八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系统。诗人通过对周围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藏书与文化的热爱。首联通过“烟波”描绘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环境,给人以宁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次联则引出历史的深远,强调了文化的积淀与传承。诗中细腻的描绘如“桥细穿荷叶”,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文化的细腻与深远。而最后两句则传达了诗人对写作的热爱,表示他愿意以笔为媒,书写历史与春秋。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屈大均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面烟波绕:周围的水面上弥漫着烟雾,环境宁静而幽美。
  2. 藏书有一楼: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一座藏书的楼阁,暗示诗人对知识的渴求。
  3. 兴亡元老在:历史的兴衰与曾经的伟人依然留存于此,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纪念。
  4. 文献美人留:文化与美丽的女性形象共同存在,暗示文学的多元性。
  5. 桥细穿荷叶:桥梁轻巧地穿过荷叶,表现出自然的和谐与精致。
  6. 舟轻及素鸥:轻舟缓缓驶向白鸥,展现出一种悠闲的意境。
  7. 爱予初命笔:表达了对写作的热爱和初衷,表明创作的起点。
  8. 交脊有春秋:笔下交织着历史与文化,暗示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烟波”比喻宁静的环境。
  • 对仗:如“桥细”与“舟轻”,形成和谐的对偶关系。
  • 意象:自然与文化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写作与历史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表现了诗人对知识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创作的初衷和理想追求。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烟波:象征着宁静与深邃,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藏书: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 元老:历史的象征,指代那些为历史做出贡献的人物。
  • 美人:文化与美的结合,体现出女性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 荷叶白鸥:自然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藏书”主要指什么? a) 书籍
    b) 诗篇
    c) 文章

  2. “桥细穿荷叶”中的“桥”是用来描述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文化遗产
    c) 交通工具

  3. 诗人对写作的态度是? a) 随意
    b) 热爱
    c) 厌倦

答案:

  1. a) 书籍
  2. a) 自然风光
  3. b) 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临安邸》 by 林升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题临安邸》:同样描绘自然景象,并抒发对历史的思考,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 《静夜思》: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屈大均集》
  • 《唐诗三百首》

以上内容为对《访钱牧斋宗伯芙蓉庄作》的详细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