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莲七十七自寿词 其四 脱布衫》

时间: 2025-01-01 12:41:17

始读书不间昕宵,对青灯午夜频烧。

始学文全忘昏晓,望青云九天路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始读书不间昕宵,对青灯午夜频烧。
始学文全忘昏晓,望青云九天路渺。

白话文翻译:

我初学读书时,不分昼夜,常常对着青灯在午夜时分苦读。刚开始学习文学的时候,甚至完全忘却了早晚,仰望着青云,觉得那通往九天的道路渺茫无比。

注释:

  • 昕宵:昕,晨光;宵,夜晚。指的是白天和夜晚。
  • 青灯:青色的灯,古时读书时常用的灯具。
  • :指文学、文化。
  • 青云:常指高远的理想或目标。
  • 九天:指天空,象征高远的追求。

典故解析:

  • 青云:在古代诗词中,青云常常象征着理想与抱负。很多文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一飞冲天,实现自己的愿望。
  • 九天:是道教文化中的概念,代表着极高的境界,通常与神仙、理想的境界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重憙,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理想追求的思考为主,风格清新而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吴重憙的求学时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辛劳与迷惘。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对学习时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追求理想的艰辛。起初的“始读书不间昕宵”,表现了他对学习的热情与投入,强调了在求知过程中无暇顾及时间的流逝。接着“对青灯午夜频烧”,则通过青灯的意象,使人感受到那种孤独而执着的学习氛围,体现了诗人勤奋刻苦的精神。

而“始学文全忘昏晓”则表现出专注到忘我的状态,似乎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只有知识与理想在心中闪耀。最后一句“望青云九天路渺”则是对未来理想的向往与无奈,尽管心中有着高远的目标,但又感到道路的遥远与渺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

整首诗简练而富有哲理,表现了诗人在学习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奋斗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一个知识追求者的心路历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始读书不间昕宵:初学时不分白昼与夜晚,强调了求知的时间投入。
  2. 对青灯午夜频烧:在夜晚点燃青灯,象征读书的艰辛与孤独。
  3. 始学文全忘昏晓:学习文学时,完全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4. 望青云九天路渺:仰望理想的青云,感到通往目标的道路遥远而渺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昕宵”与“青灯”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青云与九天的比喻,象征着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 排比:通过相似结构的句子,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投入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和在追求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迷茫,深刻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灯:象征知识与求学的艰辛。
  • 昕宵:象征时间的流逝,强调诗人在学习中忘我的状态。
  • 青云:象征理想与抱负,代表着高远的追求。
  • 九天:象征极高的境界与人生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青灯”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暖和
    C. 学习与知识
    D. 生活的艰辛

  3. 诗中“望青云九天路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自信
    B. 迷茫与无奈
    C. 快乐
    D. 轻松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心境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人生的无常与壮志难酬。
  • 李白《静夜思》:在孤独中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细腻,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理解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