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
时间: 2025-01-04 11:10: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
天色低澹澹,池光漫油油。
轻舟闲缴绕,不远池上楼。
时物欣外奖,真元随内修。
神恬津藏满,气委支节柔。
众处岂自异,旷怀谁我俦。
风车笼野马,八荒安足游。
开颜陆浑杜,握手灵都周。
持君宝珠赠,顶戴头上头。
白话文翻译:
天空阴沉沉的,池水波光粼粼。
轻舟悠闲地游荡,不远处就是池上的楼阁。
世间的事物欣喜而外表光鲜,内心的修养才是真正重要。
心境宁静,内心充满淡泊之气,四肢柔和而自在。
我们所处的环境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心怀旷达的人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风车在野外转动,八方的天地又有何足够的游玩之地呢?
与陆浑的杜甫畅谈,和灵都的周隐客握手相见。
我赠你一颗珍贵的宝珠,恭敬地戴在头上。
注释:
- 低澹澹:形容天空阴沉,气氛沉闷。
- 漫油油:形容池水波光荡漾,光泽闪烁。
- 轻舟闲缴绕:指小船悠闲地在水面上游弋。
- 时物欣外奖:世俗的事物往往表面光鲜亮丽。
- 真元随内修:内在的修养和真实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 神恬津藏满:形容心情宁静,内心充实。
- 风车笼野马:风车在广阔的野外自由转动。
- 八荒安足游:指天地辽阔,却不一定有足够的游玩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良图,号微之,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号称“元白”。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作品关注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尤以抒情诗和描写友谊的诗作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泛舟之际,周围景色的描绘与心境的抒发相结合,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世事淡泊的态度。诗中表现了与友人相聚的宁静与欢愉,同时也流露出对修身养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是一首典雅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热爱。开篇的“天色低澹澹,池光漫油油”以清新而细腻的描写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优雅。诗人在轻舟上游荡,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恰似他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内心的修养与思考。“时物欣外奖,真元随内修”,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被外界的繁华所迷惑,而应关注内心的修养和真实的自我。此处既有对世事的批判,又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友谊。
在对友人的描写中,诗人使用了“握手灵都周”这样的细节,描绘出友谊的亲密和深厚。最后的“持君宝珠赠,顶戴头上头”更是用一种俏皮而真诚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珍视与感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深邃的哲理,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色低澹澹,池光漫油油:描绘阴沉的天空与波光粼粼的池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轻舟闲缴绕,不远池上楼:轻舟悠闲地游荡,不远处便是池边的楼阁,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景。
- 时物欣外奖,真元随内修:世俗的光鲜与内在的修养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 神恬津藏满,气委支节柔:内心平和,气息柔和,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众处岂自异,旷怀谁我俦:在不同的环境中,心胸开阔的人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 风车笼野马,八荒安足游:自然的广袤与自由,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 开颜陆浑杜,握手灵都周:与友人相聚,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欣喜。
- 持君宝珠赠,顶戴头上头:用宝珠的比喻表达对友人的敬重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谊比作宝珠,强调其珍贵。
- 拟人:风车“笼野马”,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动的形象。
- 对仗:全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友谊的赞美,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这种生活哲学,提醒人们在喧嚣的世俗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和与真正的友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舟:象征自由与闲适的生活。
- 池水: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宝珠:象征珍贵的友谊与内心的修养。
- 风车:表现自然力量的自由与无限可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池光漫油油”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风平浪静
B) 池水波光粼粼
C) 暴风骤雨
D) 夜空星辰 -
诗人认为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A) 外在的名利
B) 内心的修养
C) 朋友的支持
D) 自然的美丽 -
“持君宝珠赠”中的宝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友谊
C) 知识
D) 自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对比元稹与白居易的诗作,两者都关注友谊与自然,但元稹更注重内心的修养与生活态度,而白居易则常通过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故进行抒发。元稹的语言更加简练而富有哲理,而白居易则更为直白和感人。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