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 其二》

时间: 2024-12-31 10:48:47

箫鼓声中十万家,垂杨浅映绿窗纱。

象梳两两蝉鬟女,笑拥红娇买藕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嘉兴 其二
作者:陈孚 〔元代〕
箫鼓声中十万家,
垂杨浅映绿窗纱。
象梳两两蝉鬟女,
笑拥红娇买藕花。

白话文翻译:

在箫鼓声中,万家灯火辉煌,
垂杨的影子轻轻映在绿窗纱上。
像梳子一样,两两对称的女孩,
欢笑着拥抱红花,去买莲藕。

注释:

字词注释:

  • 箫鼓:指传统乐器,常用于宴会、节庆。
  • 十万家:形容人家众多,热闹非凡。
  • 垂杨:指柳树,柳枝垂下,形成优美的景象。
  • 绿窗纱:窗帘的颜色,营造出清新雅致的气氛。
  • 象梳:形容女子发髻的样式。
  • 蝉鬟: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形似蝉。
  • 红娇:形容娇艳的花朵或女子。
  • 藕花:指莲花,通常生长在水中,象征清丽。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一个典雅、热闹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繁荣及人们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孚,元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市井生活丰富多彩,诗歌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嘉兴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热闹而又清新的场景。开篇“箫鼓声中十万家”展现了嘉兴的繁华,透过音乐声可以感受到人们的欢快和热闹。紧接着“垂杨浅映绿窗纱”,柳树的影子在窗纱上轻轻摇曳,为这个热闹的场景增添了一抹柔和的阴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的气氛既热闹又宁静。
接下来的“象梳两两蝉鬟女”,生动地描绘了女子的发型,细致入微,展现出古代女子的美丽与风姿。最后一句“笑拥红娇买藕花”则将场景转向了生动的市场生活,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中享受美好事物的乐趣,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交织着热闹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箫鼓声中十万家:描绘了热闹的场景,音乐声中,万家灯火通明,生活气息浓厚。
  • 垂杨浅映绿窗纱:柳树的影子映在窗帘上,增添了一分柔和,展现出自然的美。
  • 象梳两两蝉鬟女:女子的发型如同梳子,形象生动,体现了美的细节。
  • 笑拥红娇买藕花:女子欢笑着,拥抱花朵,表现了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发型比作梳子,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与美感。
  • 拟人:通过“笑拥”让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通过对热闹场景和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生活的乐趣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箫鼓:象征欢快的氛围与节庆的情景。
  • 垂杨:象征自然的柔美与诗意。
  • 红娇:象征美丽与生命力,体现生机与活力。
  • 藕花:象征纯净、优雅,与生活的美好相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
    A. 琵琶
    B. 箫鼓
    C. 古琴

  2. “垂杨”指的是哪种植物?
    A. 柳树
    B. 桃树
    C. 核桃树

  3. 诗中描绘的女子发型被比作什么?
    A. 梳子
    B. 蝉
    C. 花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热闹的场景,展现了生活的美好。
  •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间生活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比较《嘉兴 其二》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展示了自然美,但更偏向于生活气息的《嘉兴 其二》显得更加鲜活,充满人情味,而《鹿柴》则表现出一种宁静的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孚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