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寐
作者: 李覯
四壁空空绝语声,
困来终是睡难成。
孤灯要与人相背,
寒漏苦教天不明。
累月故园无信息,
几般闲事恼心情。
别愁若解生华发,
一夕应添一万茎。
白话文翻译:
四周空荡荡的,听不到说话声,
困倦之际,睡意却难以成形。
孤独的灯光偏向一旁,
寒冷的漏风使得天色更加昏暗。
好几个月都没有故乡的消息,
琐碎的闲事扰乱了我的心情。
如果别离的愁苦能够解开,
一夜之间我的白发就会增添万根。
注释:
- 不寐:意为无法入睡。
- 四壁:四周的墙壁,指环境的孤寂。
- 孤灯:孤独的灯光,象征着孤独。
- 寒漏:指寒风透过缝隙漏进来,形容寒冷。
- 累月:经过很长时间,指月数已经累积。
- 别愁:分别时的愁苦。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李覯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借用“孤灯”、“寒漏”等意象,传达一种久居异乡、对故乡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蕴含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身处异乡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对生活的思考与感受。
诗歌鉴赏:
《不寐》是李覯在孤独的夜晚写下的思乡之作。全诗以“绝语声”开篇,描绘了一种孤寂的氛围,四周的寂静与无声,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孤灯要与人相背”刻画了他独自一人的情境,孤灯不仅是照明的工具,更是孤独的象征,诗人与灯光的背离,表明了他内心的隔绝与孤独感。
“寒漏苦教天不明”,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孤独感,寒风漏进屋内,使得夜晚更加昏暗,诗人所感受到的冷不仅是外部的寒冷,更是内心的孤寂与无助。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累月故园无信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长时间没有收到故乡的消息,情感愈加浓烈,闲事的纷扰更是加重了他的心情负担。
最后两句“别愁若解生华发,一夕应添一万茎”,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别离之苦的深刻感受。白发的生长不仅是生理上的变化,更是离愁别恨的象征,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愁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壁空空绝语声:四周的墙壁空荡荡,听不到任何声音,表现出孤独的环境。
- 困来终是睡难成:虽然困倦,但就是无法入睡,突显内心的烦忧。
- 孤灯要与人相背:孤独的灯光与自己相背,象征孤独与隔绝。
- 寒漏苦教天不明:寒风透入,让夜晚更加暗淡,心情也愈加阴郁。
- 累月故园无信息:长时间没有故乡的消息,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几般闲事恼心情:琐碎的事情让心情烦扰不已。
- 别愁若解生华发:若能解开别离的愁苦,白发就会减少。
- 一夕应添一万茎:夸张地表达了愁苦对自己外貌的影响。
修辞手法:
- 夸张:最后两句对白发增加的夸张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孤灯”与“寒漏”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孤灯、寒漏、故园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孤独与思乡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离别的苦楚。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真实的生活体验,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在漂泊生活中所面临的孤独与焦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灯:象征孤独与思念。
- 寒漏:象征外界环境的冷漠与内心的孤寂。
- 故园:象征思念的归宿,抒发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华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愁苦的加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灯”象征什么?
- A. 明亮
- B. 孤独
- C. 友情
- D. 温暖
-
“累月故园无信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无忧无虑
- B. 思念与焦虑
- C. 快乐
-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寒漏”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阳光
- B. 寒风透过缝隙
- C. 雨水
- D. 霜雪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表达思乡情怀与离愁。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李覯的《不寐》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覯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家庭的牵挂与团圆的渴望。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意象传递情感,但李覯的孤独感更为明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