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禅月大师》

时间: 2025-01-01 16:11:08

长爱吾师性自然,天心白月水中莲。

神通力遍恒沙外,

诗句名高八米前。

寻访不闻朝振锡,修行唯说夜安禅。

太平时节俱无事,莫惜时来话草玄。

意思解释

赠禅月大师

作者:王锴 〔唐代〕

原文展示:

长爱吾师性自然,天心白月水中莲。
神通力遍恒沙外,诗句名高八米前。
寻访不闻朝振锡,修行唯说夜安禅。
太平时节俱无事,莫惜时来话草玄。


白话文翻译:

我一直喜爱我的老师,他的性情自然如天。
清澈的月光照耀在水中的莲花。
他的神通广大的力量超越了无边的沙滩,他的诗句声名远播。
我寻访他却未能在早晨听到他的锡声,修行中只谈夜晚的安静禅意。
在太平的日子里没有什么事可做,何不珍惜时光,聊聊那高深的道理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性自然:性情自然,指性格恬淡自然。
  • 天心白月:天心指天的中心,白月形容明亮的月光。
  • 神通力:指超凡的能力,能够随意变化或处理事情。
  • 恒沙:比喻数量极多,常用来形容佛教中无数的沙子。
  • 晨振锡:晨间的锡声,指和尚早晨敲锡杖的声音,象征对佛法的教导。
  • 草玄:指深奥的道理或哲学,草指简单,玄指深奥,合起来是指平易近人的哲理。

典故解析:

  • “恒沙外”典出佛教,形容无边无际,常用于形容佛的法力无边。
  • “八米前”则是强调诗句的名声,可能源于古代的“米”作为长度单位,用以形容作品的广泛传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锴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锴赠与禅月大师的,表达了他对大师的尊敬与仰慕,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安定、修行盛行的背景。


诗歌鉴赏

《赠禅月大师》通过对禅月大师的赞美,展现了诗人与大师之间的深厚情谊。开篇即以“长爱吾师性自然”引入,表明对师者的热爱与敬仰。而“天心白月水中莲”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纯净的禅意,月光与莲花相映成趣,象征着禅理的清澈与高洁。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神通力遍恒沙外”展示了禅月大师的智慧与力量,进一步提升了他在诗人心中的地位。王锴不仅对大师的技艺赞美有加,更表达了对其诗句的钦佩,称其“名高八米前”。这一句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诗歌艺术的重视。

在后面的句子中,王锴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思考。在“寻访不闻朝振锡”中,诗人表达了对大师的向往,却又因缘故未能见面,显得有些失落。接着提到“太平时节俱无事”,透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珍惜时光,探讨更深的道理,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意境深远,缠绵悱恻,既有对师者的崇敬,也有对自身修行的反思,展现出唐代诗歌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爱吾师性自然:表达了对老师的持久喜爱,强调老师的性情自然纯真。
  2. 天心白月水中莲:通过自然景象来比喻老师的高洁,月光与莲花的结合,象征着和谐的境界。
  3. 神通力遍恒沙外:突出老师的超凡能力,表明他在世间的影响力。
  4. 诗句名高八米前:形容老师的诗作传播广泛,名声显赫。
  5. 寻访不闻朝振锡:表达诗人对师者的向往,却未能在早晨找到他。
  6. 修行唯说夜安禅:强调修行的深邃,夜晚的安宁更适合思考禅理。
  7. 太平时节俱无事: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诗人反思时间的珍贵。
  8. 莫惜时来话草玄:鼓励珍惜时光,探讨深奥的哲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心白月水中莲”,通过月光与莲花的比喻,传达出清净的禅意。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如“神通力遍恒沙外”,强调大师的超凡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禅月大师的崇敬与仰慕,同时也传达了对修行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唐代文化背景下对自然与人性本质的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月:象征纯洁、明亮,代表了智慧与真理。
  • 水中莲:象征高洁与清净,是佛教文化中常见的意象。
  • 神通:代表智慧与力量,强调了禅月大师的非凡之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锴在诗中对禅月大师的赞美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a. 性情自然
    b. 神通广大
    c. 诗句名高
    d. 以上都是

  2. “太平时节俱无事”的意思是? a. 安静的时光
    b. 声音很小
    c. 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1. d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白马王彪》 李白
  • 《题西林壁》 苏轼

诗词对比: 王锴的《赠禅月大师》与李白的《赠白马王彪》都通过对友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但王锴更倾向于借自然景象来传达哲理,而李白则更多地通过豪放的情感抒发对友人的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