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书怀》

时间: 2025-01-19 21:39:52

苦心三十载,白首遇艰难。

旧地成孤客,全家赖钓竿。

貌衰缘药尽,起晚为山寒。

老病今如此,无人更问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卧病书怀
作者:卢纶 〔唐代〕

苦心三十载,白首遇艰难。
旧地成孤客,全家赖钓竿。
貌衰缘药尽,起晚为山寒。
老病今如此,无人更问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经过三十年的辛勤努力,却在年老时遭遇了重重困境。曾经熟悉的地方,如今变成了孤独的客栈,整个家庭的生计只能依靠钓鱼为生。由于药物的消耗,诗人的容貌日渐衰老,早晨起床也因天气寒冷而变得困难。如今年老多病的自己,已无人来关心和探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苦心:辛苦用心,指在某种事业上努力付出。
  • 三十载:三十年,载是年。
  • 白首:指年老,白发苍苍。
  • 艰难:困苦、艰辛的境遇。
  • 孤客:孤独的旅客,表示失去归属感。
  • 赖钓竿:依靠钓竿生存,表明生活的简朴。
  • 貌衰:容貌衰老。
  • 药尽:药物服用完,暗示身体的虚弱。
  • 起晚:起床晚,因身体不适。
  • 山寒:山上寒冷,指自然环境的恶劣。
  • 无人更问看:无人再来探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在年老、病重时的孤独感,与古代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相呼应,体现了普遍的人生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字士衡,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卢纶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卢纶晚年,正值他身体虚弱、生活困顿之时。诗中所描绘的孤独感和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他对岁月流逝和身世变化的深思。


诗歌鉴赏

《卧病书怀》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活困苦的深刻感慨。诗的开头便以“苦心三十载”引入,强调自己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却在晚年遭遇艰难,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人生的无常与辛苦。接下来的“旧地成孤客”,则通过“孤客”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故地的怀念与失落,表明他在熟悉的地方却感到孤独无依。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提到“貌衰缘药尽”,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身体的衰弱,同时也暗示了生活中对药物的依赖,反映出他对健康的渴望与无奈。而“起晚为山寒”则生动地描绘了他因病而起床困难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他所处的艰难境地。

最后一句“无人更问看”更是落笔重心,表达了诗人在病重时的孤寂,仿佛没有人再关心他的生死,令人心生怜悯。整首诗通过质朴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苍凉、孤独的氛围,深入人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苦心三十载:表达了诗人三十年来的辛苦努力,暗示着他对生活的追求。
  • 白首遇艰难:年老时遭遇困境,形成强烈对比,展现了辛劳与结果的不成正比。
  • 旧地成孤客:昔日熟悉之地,如今却变得陌生,表达诗人的失落感。
  • 全家赖钓竿:生活的贫困和简陋,钓鱼成为生计的主要方式。
  • 貌衰缘药尽:身体健康的衰退,药物的消耗象征着时间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起晚为山寒:早晨因寒冷而起不来,体现了身体的虚弱和自然环境的恶劣。
  • 老病今如此:对自己老病的无奈和无助。
  • 无人更问看:表达了孤独和被忽视的感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的句子结构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孤客”比作失落的自我,深刻表现了孤独与无助。
  • 反复:通过反复“无人”等词汇,强调孤独的感受。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生活艰辛和孤独的深刻思考。通过个人的经历反映出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苦心:象征努力与付出,反映了诗人的奋斗精神。
  • 孤客:代表孤独与失落,深化了诗人的心境。
  • 钓竿:生活的简朴与无奈,象征生存的艰辛。
  • 山寒:自然环境的恶劣,反映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自己三十年的努力感到怎样的情绪?
    A. 自豪
    B. 失落
    C. 开心

  2. 诗中提到的“老病今如此”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年老多病的无奈
    C. 对未来的希望

  3. 诗歌最后一句“无人更问看”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关心
    B. 孤独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对比卢纶的《卧病书怀》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孤独感,但李白更侧重于思乡情怀,而卢纶则强调了个人在年老和病重时的无助和被忽视的状态,反映出不同的情感深度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