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章台柳 其三 小荷初开
作者: 崔荣江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春已归,荼靡老。水上青荷藕花小。已至佳期未见君,便抹胭脂为谁好。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回归,荼靡花已渐渐凋谢。水面上青翠的荷叶和刚刚开放的小荷花相映成趣。佳期已到,却未见你身影,心中不禁思索,涂抹胭脂又是为了谁呢?
注释:
- 荼靡: 一种花名,常用于形容花朵凋谢的情景。
- 青荷: 指绿色的荷叶,象征着生机和青春。
- 藕花: 荷花的别称,象征着美好和纯洁。
- 佳期: 美好的时光,这里指的是与心上人相会的日子。
- 胭脂: 一种化妆品,古时用于涂抹面颊,增添美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佳期”,常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时光,寓意着爱情与青春的美好期盼。此类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之时,诗人通过自然的变化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章台柳 其三 小荷初开》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开篇的“春已归,荼靡老”,以“春”作为引子,带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也暗示着爱情与青春的易逝,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句子“水上青荷藕花小”,通过视觉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丽。青荷与藕花的搭配,既是自然景色的真实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诗人在美好景色中,似乎更加感受到对心上人的思念与渴望。
最后两句“已至佳期未见君,便抹胭脂为谁好”,表达了诗人对未见爱人的无奈与孤独。佳期的期待与现实的落空形成鲜明对比,情感愈发沉重。“便抹胭脂为谁好”是对自身美丽的自省,既是对外界美的追求,也是内心孤独的流露,使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之中,更增添了一层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已归,荼靡老”:春天回归,花朵却已凋谢,暗示生命的无常。
- “水上青荷藕花小”: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春天的朝气。
- “已至佳期未见君”:期待与心上人相会,却未能如愿,流露出思念之情。
- “便抹胭脂为谁好”:对自己美丽的疑问,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春天与爱情相联系,增强情感的共鸣。
- 拟人: 荼靡花的凋谢仿佛在诉说生命的无常。
- 对仗: 诗句在结构上对称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爱情与美好时光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 春: 生命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新生。
- 青荷: 青翠的生命力,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 藕花: 纯洁的爱情,代表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 胭脂: 美的追求,反映内心的孤独与自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荼靡”是什么花?
- A. 牡丹
- B. 荼靡
- C. 菊花
- D. 桃花
-
“已至佳期未见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期待与失落
- B. 欢喜与幸福
- C. 生气与怨恨
- D. 无奈与释然
-
诗中“便抹胭脂为谁好”表达了诗人对谁的思考?
- A. 自己
- B. 朋友
- C. 爱人
- D. 家人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相思》 王维
- 《红楼梦》 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描绘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与崔荣江的思念情感相似,但前者更偏重于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则专注于对爱人的渴望。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现代诗歌集《崔荣江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