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岐山姜明府厅
作者: 耿湋 〔唐代〕
暝色休群动,秋斋远客情。
细风和雨气,寒竹度帘声。
日觉蹉跎近,天教懒慢成。
谁能谒卿相,朝夕算浮荣。
白话文翻译:
黄昏时分,万物静谧,秋天的斋房里,远道而来的客人心情沉重。细细的风带着雨水的气息,寒冷的竹子轻轻摇曳,发出声响。日子似乎在匆忙中悄然流逝,时间使人懒得去追逐。谁能来拜访您,朝夕之间,只在算计那浮华的荣华富贵呢?
注释:
- 暝色:指黄昏时分,光线逐渐暗淡的状态。
- 群动:万物活动,群体之动。
- 秋斋:秋天的斋房,斋房是修行者的居所。
- 远客:远道而来的客人。
- 和雨气:细风中夹杂着雨水的湿气。
- 寒竹:寒冷的竹子,象征清冷的环境。
- 度帘声:透过帘子传来的声音。
- 蹉跎:比喻时间的流逝,虚度光阴。
- 懒慢:懒散而消极地度过。
- 卿相:指高官,如宰相等。
- 浮荣:浮华的荣华富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湋是唐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环境,风格清新脱俗,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寄宿在岐山姜明府厅时,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思念与关怀。
诗歌鉴赏:
《宿岐山姜明府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首句“暝色休群动”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随着夜幕的降临,万物仿佛都沉寂下来,给人以深思的空间。接着,诗人以“秋斋远客情”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远道而来的客人似乎在秋天的斋房中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思念。细风和雨气的描写,则增强了这一孤独感,使人感受到秋天的凉意与湿润,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心境。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感叹日子如白驹过隙,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生活的无奈与懒散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谁能谒卿相,朝夕算浮荣”则将诗人对权力和名利的冷漠揭示出来,似乎在反思这样的人生追求是否值得,不禁让人心生遐想。
整首诗以清淡的笔触,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兼具了自然的描写和内心的情感,是一首耐人寻味的作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暝色休群动:黄昏降临,万物静止,给人心中的宁静。
- 秋斋远客情:在秋天的斋房中,感受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心中的孤独。
- 细风和雨气:风中夹杂着细雨,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寒竹度帘声:寒冷的竹子在风中摇曳,发出声响,增强了孤寂感。
- 日觉蹉跎近:时间在悄然流逝,感觉到一种无奈。
- 天教懒慢成:生活的懒散与无所作为,似乎被命运所主宰。
- 谁能谒卿相:反思人际关系,感叹名利的虚幻与无常。
- 朝夕算浮荣:日复一日地追求名利,最终发现只是浮华。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白驹过隙,形象地表现出其流逝之快。
- 拟人:风与竹子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句中对偶工整,形成了韵律美。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活无常的感慨,同时对人际关系和名利的反思,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暝色: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秋斋:代表一种孤独的修行生活。
- 细风和雨:传达出秋季的清冷与湿润。
- 寒竹:象征着孤寂与清冷的环境。
- 浮荣:象征着追求名利的虚幻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暝色”在诗中指的是什么时刻? A. 早晨
B. 黄昏
C. 正午
D. 夜晚 -
诗中提到的“秋斋”是指什么? A. 秋天的寺庙
B. 秋天的房间
C. 秋天的饮食
D. 秋天的景色 -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漠不关心
C. 积极向往
D. 感到困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孤独与对名利的反思。
诗词对比:
- 耿湋的《宿岐山姜明府厅》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秋天的清冷与内心的孤独,但王维更倾向于对自然的赞美,而耿湋则更深层次地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名利的虚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