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4 08:07: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 龚隐轩 〔近代〕
楼外天低云影垂。鹧鸪声里雨如丝。支离漂泊关山阻,骨肉新来音信稀。春去也,已多时,故园花好不能归。客中更有惊心事,到眼榴花片片飞。
白话文翻译
在楼外,天空低垂,云影笼罩着大地。鹧鸪的鸣叫声中,细雨如丝般飘洒。漂泊在外,关山阻隔,亲人音信稀少。春天已经过去很久,故乡的花开得很好,我却无法归去。在异乡,有更多让人心惊的事情,眼前榴花片片飞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鹧鸪: 一种鸟,常用来象征思乡或孤独。
- 支离漂泊: 意思是生活四处漂泊,支离破碎。
- 音信稀: 指音信很少,联系不频繁。
- 榴花: 石榴花,象征着美好与繁荣。
典故解析:
- 鹧鸪声: 在古诗中,鹧鸪常常作为思乡情感的象征,表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隐轩,近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抒情,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表现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近代,背景可能是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随着春天的流逝而愈加浓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漂泊。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的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头几句通过“楼外天低云影垂”与“鹧鸪声里雨如丝”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画面,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这种意境不仅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也营造了一个与自然相互交融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支离漂泊关山阻”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无奈和对亲人的思念,关山的阻隔让音信变得稀少,情感愈发浓烈。随着春天的流逝,诗人愈加无法归乡,故乡的花开得再好也无法抚慰他内心的苦闷。最后一句“到眼榴花片片飞”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感叹,似乎在告诉我们,虽然眼前的景象依旧美丽,但诗人的心情却无法从中得到慰藉,由此引发深深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强烈的情感冲突,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外天低云影垂: 描述了阴沉的天气,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 鹧鸪声里雨如丝: 鹧鸪的鸣叫声与细雨交织,暗示了诗人的孤独。
- 支离漂泊关山阻: 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与亲人失去联系的无奈。
- 骨肉新来音信稀: 亲人的音信稀少,情感愈发浓烈。
- 春去也,已多时: 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对故乡的思念。
- 故园花好不能归: 即使故乡的花开得再好,诗人却无法回去。
- 客中更有惊心事: 表达了在异乡所经历的烦心事。
- 到眼榴花片片飞: 眼前的美景无法带来内心的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 “雨如丝”比喻细雨,生动形象。
- 对仗: “支离漂泊”与“骨肉新来”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榴花片片飞”赋予石榴花情感,增添诗意。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鹧鸪: 象征孤独与思乡。
- 雨丝: 代表忧愁与思念。
- 榴花: 象征美好与希望,但在此却显得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鹧鸪声里雨如丝”中的“鹧鸪”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孤独
- C. 快乐
- D. 和平
-
诗人对故乡的花的态度是?
- A. 喜欢
- B. 无所谓
- C. 不能归
- D. 忘记
-
诗歌中提到的“关山”意指什么?
- A. 地理障碍
- B. 心理障碍
- C. 时间的流逝
- D. 生活的无奈
答案: 1.B 2.C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龚隐轩的《鹧鸪天》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但龚隐轩更侧重于思乡情感,而李白则是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为《鹧鸪天》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