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3 13:34:57

载地分符衣绣衣。

棠阴处处浙东西。

政成已可书银笔,词鹿仍堪付雪儿。

春未半,日方迟。

御沟金袅柳如丝。

凤池留得梅花住,欲与先竹荐寿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中国章 〔宋代〕

载地分符衣绣衣。
棠阴处处浙东西。
政成已可书银笔,
词鹿仍堪付雪儿。
春未半,日方迟。
御沟金袅柳如丝。
凤池留得梅花住,
欲与先竹荐寿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美好景象。首先提到衣服的华丽,随后描绘了棠树的阴影随处可见,仿佛浙东和浙西的景色都融汇在一起。政事已经顺利完成,可以用银笔书写,而诗词的美好仍然可以托付给那如雪般纯净的少女。春天尚未过半,阳光依然缓慢,御沟旁金色的柳条如丝般轻柔。凤池旁的梅花依旧盛开,想要和早先的竹子一起祝酒,庆祝长寿。


注释:

  • 载地:承载大地,形容环境的美好。
  • 分符衣绣衣:形容华丽的衣服。
  • 棠阴:指棠树下的阴影。
  • 银笔:比喻书法的美好。
  • 词鹿:指美好的诗词。
  • 雪儿:比喻少女的纯洁。
  • 御沟:古代的水沟,通常用于园林景观。
  • 金袅柳:形容柳树轻盈的姿态。

典故解析

  • 凤池:古代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象征着祥瑞与美好。
  • 荐寿卮:古代用酒杯祝寿的习俗,传达了对长寿的美好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中国章,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典雅,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花开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祝愿。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以“衣绣衣”开篇,便引人入胜,展现了华丽的外表,暗示着内心的富足与美好。接着,棠阴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舒适,仿佛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中。

“政成已可书银笔,词鹿仍堪付雪儿”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与对文学的热爱。银笔和雪儿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既渴望现实的成就,又向往纯洁的美好。

最后两句“凤池留得梅花住,欲与先竹荐寿卮”则增添了祝福的色彩,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竹子则代表着坚韧的精神。通过祝酒的方式,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祝愿。

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载地分符衣绣衣: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象,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2. 棠阴处处浙东西:描绘了春日的温暖,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3. 政成已可书银笔:表达了对于成就的自豪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词鹿仍堪付雪儿:将诗词的美好与少女的纯洁相结合,展现出理想与现实的交融。
  5. 春未半,日方迟:表现出春天的悠然与时光的缓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6. 御沟金袅柳如丝:描绘柳树的柔美,增强了春日的生动形象。
  7. 凤池留得梅花住: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8. 欲与先竹荐寿卮:用祝酒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祝愿,体现出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笔”比喻书法的美好。
  • 拟人:如“金袅柳如丝”,赋予柳树以人的柔美。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健康长寿的祝愿,情感真挚,意象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 柳树:象征柔美与春天的生机。
  • 竹子:象征坚韧与长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银笔”指代什么? A. 写字的工具
    B. 美好的书法
    C. 银色的笔
    D. 政治的成就

  2. “凤池留得梅花住”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高洁
    C. 春天
    D. 美丽

  3. 诗中提到的“雪儿”指的是什么? A. 雪花
    B. 纯洁的少女
    C. 冰冷的天气
    D. 白色的衣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更强调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软。
  • 苏轼《水调歌头》:则通过更宏大的视角,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