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2:36: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其二 李攀龙 〔明代〕
缥缈真探白帝宫,三峰此日为谁雄。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 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
白话文翻译
在缥缈中探访白帝的宫殿,今日三峰为谁而雄伟。 苍龙半悬在秦川的雨中,石马在汉苑的风中长嘶。 大地敞开,中原的秋色已尽,天空展开,万里的夕阳空旷。 平生高耸地看待人世,容许你深知造化的功力。
注释
- 缥缈:形容隐约、不清晰的样子。
- 白帝宫:古代神话中的白帝居住的宫殿,这里指太华山的高峰。
- 三峰:指太华山的三个主峰。
- 苍龙:比喻山脉。
- 秦川:指陕西一带的平原。
- 石马:古代墓前的石雕马。
- 汉苑:指汉代的皇家园林。
- 地敞中原:指中原大地广阔。
- 天开万里:形容天空辽阔。
- 突兀:高耸的样子。
- 造化:指自然界的创造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明代著名文学家,与王世贞并称“后七子”。他的诗风雄浑豪放,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攀龙在秋末登上太华山绝顶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太华山的壮丽景色,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缥缈真探白帝宫”一句,以神话色彩的笔触,勾勒出太华山的高远神秘。“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力。最后两句“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高远的追求和对自然造化之力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缥缈真探白帝宫:诗人以缥缈的笔触,描绘出太华山的高远神秘,仿佛在探访神话中的白帝宫。
- 三峰此日为谁雄:问句形式,表达了对太华山三峰雄伟之景的赞叹。
- 苍龙半挂秦川雨:以苍龙比喻山脉,形容山脉在雨中的壮丽景象。
- 石马长嘶汉苑风:石马在风中仿佛长嘶,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态的生命力。
- 地敞中原秋色尽:形容中原大地广阔,秋色已尽。
- 天开万里夕阳空:天空辽阔,夕阳空旷,营造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 平生突兀看人意:表达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对人生的深刻看法。
- 容尔深知造化功:容许你深知自然的创造力,表达对自然造化的敬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苍龙半挂秦川雨”,以苍龙比喻山脉。
- 拟人:如“石马长嘶汉苑风”,赋予石马以生命力。
- 对仗:如“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形成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太华山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对自然造化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缥缈:隐约、不清晰的样子,营造神秘感。
- 白帝宫:神话中的宫殿,增添神话色彩。
- 苍龙:比喻山脉,赋予山脉以生命力。
- 石马:古代墓前的石雕马,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态的生命力。
- 地敞中原:形容中原大地广阔。
- 天开万里:形容天空辽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缥缈真探白帝宫”一句,白帝宫指的是什么? A. 太华山的高峰 B. 神话中的宫殿 C. 古代的皇家园林 D. 诗人自己的居所
-
“苍龙半挂秦川雨”中的“苍龙”比喻什么? A. 山脉 B. 河流 C. 云彩 D. 风
-
诗中“石马长嘶汉苑风”一句,赋予了什么以生命力? A. 石马 B. 风 C. 汉苑 D. 雨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望岳》:描绘泰山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李攀龙《杪秋登太华山绝顶》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李攀龙的诗更注重对自然造化的敬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攀龙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李攀龙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