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饯唐州高使君
作者: 岑羲 〔唐代〕
苍茫南塞地,明媚上春时。
目极伤千里,怀君不自持。
征车别岐路,斜日下岘嵩。
一叹轺轩阻,悠悠即所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南方的辽阔景象,诗人眼前的景色令人伤感,思念远方的朋友(高使君)。随着征途的开始,诗人告别了分岐的道路,夕阳斜照在山岭上,感叹行程的阻碍,思绪悠悠,心中满是对友人的思念。
注释:
- 苍茫: 指广阔无边,形容南方的地势辽阔。
- 南塞: 指南方的边塞地区。
- 明媚: 明亮而美好,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色。
- 目极: 目光所及,视野极远。
- 伤千里: 形容思念之情,心中充满伤感。
- 怀君: 思念你,君,指高使君。
- 征车: 行驶的车,指旅途中的车马。
- 岐路: 分岔的道路。
- 斜日: 夕阳,黄昏时分的太阳。
- 轺轩: 车,指诗人乘坐的车。
- 悠悠: 形容思绪绵长,遥远。
典故解析:
"岐路"可以联想到《离骚》中对旅途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叹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羲,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以抒情、咏物为主,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与高使君分别之际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旅途的惆怅,体现了唐代士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饯唐州高使君》是一首典型的唐代送别诗,诗人在春日的南方,面对辽阔的自然景色,心中不禁涌起对高使君的思念。诗的开头“苍茫南塞地,明媚上春时”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了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伤感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自然景色不仅仅是背景,更是情感的映射。
“目极伤千里,怀君不自持”一句,直接表露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视野所及的千里之外,正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延展。接下来的征车别岐路,斜日下岘嵩则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夕阳斜照,旅途的阻隔让这份思念愈发显得沉重。最后的“一叹轺轩阻,悠悠即所思”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感叹路途的艰辛与思念的绵长,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又有对友情深情的抒发,充分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茫南塞地: 描绘出一幅辽阔的南方边塞春景。
- 明媚上春时: 形容春天的明媚景色,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 目极伤千里: 视野的极限让人感到远方的思念愈发悲伤。
- 怀君不自持: 思念之情无法自已,心中满是对高使君的牵挂。
- 征车别岐路: 行车的途中告别了分岔的道路,暗示分别的开始。
- 斜日下岘嵩: 夕阳的映照,增添了离别的伤感。
- 一叹轺轩阻: 对于旅途的阻碍感到无奈与叹息。
- 悠悠即所思: 思念的情绪绵延不绝,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苍茫南塞地”将南方的辽阔与空旷比喻成一种心情的象征。
- 拟人: “思君”赋予思念以形象,使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个诗歌围绕着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展开,表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感伤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体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塞: 代表辽阔,象征着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
- 春时: 代表生机与希望,对比思念的沉重。
- 征车: 代表旅途,象征着离别与旅程的开始。
- 斜日: 夕阳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轺轩: 行车的意象,承载着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塞”指的是哪个方向?
- A. 北方
- B. 南方
- C. 东方
- D. 西方
-
“目极伤千里”一句中“伤”字的含义是什么?
- A. 伤害
- B. 感伤
- C. 疼痛
- D. 失落
-
诗中“征车别岐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离别
- C. 期待
- D. 迷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送别》 - 王维
诗词对比: 《饯唐州高使君》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有着深厚的送别情感,前者更多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而后者则通过对壮丽山河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许。两首诗在意境和情感上互为映衬,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