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蛩 郭震 〔唐代〕 愁杀离家未达人,一声声到枕前闻。 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未达之人的深切同情。诗中,“愁杀离家未达人”描绘了离乡背井、未得志者的深重忧愁。“一声声到枕前闻”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孤独时,蛩声不断传入耳中的情景,增强了孤独和凄凉的氛围。“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则是对权贵阶层的讽刺,指出他们的生活与普通人的苦难完全隔绝。
注释:
字词注释:
- 愁杀:极度忧愁。
- 离家未达人:离开家乡但尚未成功的人。
- 蛩:蟋蟀。
- 朱门:指富贵人家。
- 笙歌:指富贵人家的音乐和歌舞。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朱门”常用来指代富贵人家,源自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震,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自身或他人离家未达、感受到社会不公时所作,通过蛩声的描写,表达了对这些人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蛩声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离家未达之人的孤独和忧愁。诗中的“一声声到枕前闻”不仅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蛩声的连续,更象征了诗人内心的无尽忧虑。后两句“苦吟莫入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则是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揭示了富贵与贫穷之间的巨大鸿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愁杀离家未达人”: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离家未达之人的深切同情和忧愁。
- “一声声到枕前闻”:通过蛩声的描写,增强了孤独和凄凉的氛围。
- “苦吟莫入朱门里”:指出权贵阶层与普通人的生活完全隔绝。
- “满耳笙歌不听君”:进一步强调了权贵阶层的享乐与普通人的苦难之间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蛩声拟人化,使其具有传递忧愁的功能。
- 对比:通过“朱门”与“苦吟”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社会不公和个人的孤独忧愁。诗人通过蛩声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家未达之人的同情,同时批判了社会的不公现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蛩声:象征孤独和忧愁。
- 朱门:象征富贵与权势。
- 笙歌:象征富贵人家的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蛩”指的是什么? A. 蟋蟀 B. 蝉 C. 鸟 D. 蛙 答案:A
-
诗中“朱门”象征什么? A. 富贵人家 B. 普通人家 C. 学校 D. 政府 答案:A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社会不公 C. 自然美景 D. 历史事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同样批判社会不公,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两者都关注社会底层,但白诗更多表达离别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郭震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读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