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时间: 2025-01-01 13:53:32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商隐的《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原文如下: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梅花在寒冷的十一月中悄然绽放的景象,梅花在路旁绽放着艳丽的花朵,不在时节却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洁白的梅花与月亮相伴,而青色的女子(指霜)却不怜惜梅花。诗人空手赠送给远方的友人,心中因离别而感到断肠。为了谁而早早开花,梅花并不需要等待年华的芳香。

注释:

  • 匝路:指环绕的道路。
  • 亭亭:形容梅花的姿态挺拔。
  • 裛裛:形容香气弥漫。
  • 素娥:指洁白的月亮,寓意清雅。
  • 青女:指霜,寓意冷酷。
  • 赠远:赠送给远方的友人。
  • 虚盈手:形容手中空无一物,表示失落。
  • 伤离:因离别而感到悲伤。
  • 早秀:指梅花提前绽放。
  • 年芳:指花期,年华的芳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蕴籍,晚号常侍。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爱情和人生哲理。李商隐的诗歌多以隐喻和象征手法见长,语意深邃,常常给人以思考的空间。

创作背景: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作于李商隐的晚年,正值他生命中的困顿时期。诗中梅花的孤傲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相映成趣,反映出他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人生的哲思。梅花在暖冬时节的开放,象征着坚韧与独立,尽管身处困境,它仍然展现出不屈的美丽。诗中“非时裛裛香”一句,表现出梅花在不合时宜的季节独自绽放,似乎在暗喻诗人自己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则通过月亮和霜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月亮象征着美丽与宁静,而霜则象征着冷酷与无情,表现出自然界的冷暖对比。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诗人借梅花寄托了自己对逝去岁月的惋惜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透过梅花的盛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梅花的早秀不仅代表了生命的坚韧,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无奈与追忆的情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匝路亭亭艳:梅花在环绕的道路旁,姿态挺拔而艳丽。
  2. 非时裛裛香:梅花在不合时节的时刻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3. 素娥惟与月:洁白的梅花只有与皓月相伴,象征着高洁。
  4. 青女不饶霜:青霜不怜惜梅花,暗示自然界的冷酷。
  5. 赠远虚盈手:诗人空手赠与远方的友人,表现思念之情。
  6. 伤离适断肠:因离别而感到心痛,情感真挚而深沉。
  7. 为谁成早秀:梅花为何提前绽放,诗人感到困惑。
  8. 不待作年芳:梅花不需等待岁月的芬芳,象征独立与坚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与月亮、霜进行对比,增强意象。
  • 拟人:通过“青女不饶霜”赋予霜以人的情感,增加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加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梅花的孤独和坚韧,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梅花的早开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孤独,代表高洁不屈的精神。
  • 月亮:象征美丽、清静,寓意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象征冷酷无情,代表生活的残酷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匝路亭亭艳”中的“亭亭”是指什么?

    • A. 低矮
    • B. 挺拔
    • C. 皎洁
    • D. 疲惫
  2. “赠远虚盈手”中的“虚盈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思念
    • C. 忧伤
    • D. 满足
  3. 诗中梅花的开放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
    • B. 高洁
    • C. 富贵
    • D. 幸福

答案:

  1. B. 挺拔
  2. B. 思念
  3. B. 高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商隐与白居易在写作风格上有所不同,李商隐的诗歌更为细腻,情感较为复杂,而白居易则更为直白、易懂。两者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但李商隐的隐喻使用更为丰富,给读者留下更多思考空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