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板桥晓别
回望高城落晓河,
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
一夜芙蓉红泪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告别的情景。诗人回头望去,看到高城与晨曦中的河流。长亭的窗户映照出河水的微波。水仙花似乎要随鲤鱼而去,而昨夜的愁苦使得芙蓉花流下了红色的泪水。
注释
- 高城:指高耸的城墙或城市,象征着离别的地方。
- 晓河:清晨的河流,暗示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长亭:长亭是古代送别的场所。
- 压:形容窗户的影子压在水面上。
- 水仙:此处比喻水中游动的鲤鱼,象征着离别的情感。
- 芙蓉:指荷花,荷花通常与离愁相联系,流下红泪象征着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致的词句著称。李商隐的诗作常常蕴含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意象,尤其擅长抒发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板桥晓别》创作于李商隐的游历生涯中,表达了他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人在长亭送别友人时,感受到了晨曦的美景与心中难以割舍的离愁。
诗歌鉴赏
《板桥晓别》以清晨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诗人回望高城与晨河的景象,展现了离别的伤感。长亭的窗户映照着微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水仙欲随鲤鱼而去,似乎暗示着对自由的向往,然而心中却难以释怀。最后一句“一夜芙蓉红泪多”则将离愁升华,运用了鲜明的意象,表现了夜间的忧伤与思念。整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意象,还有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李商隐在离别时的细腻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望高城落晓河:诗人回头望去,高耸的城墙与晨曦中的河流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悲伤的气氛。
- 长亭窗户压微波:长亭的窗户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亦是对离别的无奈。
- 水仙欲上鲤鱼去:水仙花似乎要跟随水中的鲤鱼而去,象征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一夜芙蓉红泪多:前一夜的愁苦使得芙蓉花流下了红泪,深刻地表达了离别后的伤感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水仙”比喻离去的友人,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
- 拟人:将芙蓉赋予流泪的情感,使得自然景物更具人情味。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高城”与“晓河”,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不舍,通过清晨的景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脆弱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城:象征着离别与思念的重重阻隔。
- 晓河: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同时也暗含着流逝的时间。
- 长亭:古代送别的场所,象征着分离与期待。
- 水仙:象征着流动的时光与自由的向往。
- 芙蓉:象征着离愁别绪,流泪的芙蓉传达了内心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板桥晓别》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李商隐
C. 杜甫
D. 王维 -
诗中的“水仙”指代了什么?
A. 花
B. 水中的鲤鱼
C. 人
D. 明月 -
“一夜芙蓉红泪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词对比
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描绘了送别的场景,李商隐的诗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哲理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文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