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

时间: 2025-01-04 09:28:27

自觉筋骸老渐顽,曾经坚脊度危关。

清霜烈日留身后,秀气春风拂坐间。

自有颓波如底柱,莫教秋色避南山。

云鹏税驾今无地,羡杀江鸥尽日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觉筋骸老渐顽,曾经坚脊度危关。
清霜烈日留身后,秀气春风拂坐间。
自有颓波如底柱,莫教秋色避南山。
云鹏税驾今无地,羡杀江鸥尽日閒。

白话文翻译:

我自觉筋骨渐渐老化,曾经的坚韧已难以应对艰难的关卡。
清霜和烈日的洗礼留下了我的身影,春风轻拂我坐着的地方。
虽有颓丧的波澜如同底柱,但不要让秋色远离南山。
如今云鹏没有地方可去,真让人羡慕那江鸥,整日里悠闲自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筋骸:指筋骨。
  • :指顽固、顽强,形容年纪渐长,身体逐渐僵硬。
  • 坚脊:形容以前的坚强脊梁。
  • 危关:艰难的关口,危险的境地。
  • 清霜:指清晨的霜冻。
  • 秀气:形容清新、优美的气质。
  • 颓波:指颓废的波澜。
  • 云鹏:指大雁,象征着自由飞翔的心灵。
  • 税驾:指驾驭,开车,形容高飞的状态。

典故解析: “云鹏”出自《庄子》,象征着高飞的理想与追求;“江鸥”则常用来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因,元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怀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其诗作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元代社会动荡,诗人感叹自身衰老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刘因的《偶得》通过对自身老化的感悟,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反思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诗的开头以“自觉筋骸老渐顽”引入,直白地表述了身体的衰老,给读者一种沉重的感觉,这种身体的变化引发了他对过去经历的深思。接下来的“曾经坚脊度危关”,则显示出他曾经的坚韧与勇敢,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突显出生命的无常与脆弱。

在自然景色的描写上,诗人使用了“清霜烈日”和“秀气春风”,通过对比展现了时光的流逝及不同季节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自然的,也是内心的反映。诗中提到的“颓波如底柱”,意味着即使在困境中,仍有支撑的力量,不让秋色遮蔽南山,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最后两句“云鹏税驾今无地,羡杀江鸥尽日闲”则转向对自由的渴望,云鹏虽然高飞,但却无处栖息,反映出一种孤独的状态;而江鸥的悠闲则成为对比,表达出一种对自然、对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整首诗以感伤为主,融入了对自由与生命的思考,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觉筋骸老渐顽: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身体逐渐衰老,形容身体的僵硬与无奈。
  • 曾经坚脊度危关:回忆起年轻时的坚韧,面对过的艰难险阻。
  • 清霜烈日留身后:时光的磨砺留下了痕迹,清晨的霜与烈日的考验都是生命的见证。
  • 秀气春风拂坐间:春风的温柔拂动,带来一丝生机与舒适。
  • 自有颓波如底柱:即使有颓废的情绪和波动,也要有支撑的力量。
  • 莫教秋色避南山:不要让秋天的萧瑟影响了南山的景色,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坚守。
  • 云鹏税驾今无地:即使像云鹏一样高飞,也找不到栖息之地,表达一种孤独感。
  • 羡杀江鸥尽日闲:羡慕江鸥的悠闲生活,渴望自由自在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筋骨老化比作渐渐顽固,传达衰老的感受。
  • 对仗:如“清霜烈日”与“秀气春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秋色似乎有意识地要避开南山,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蕴含着对老去的无奈与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筋骸:象征身体的衰老。
  • 清霜、烈日:象征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考验。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颓波:象征内心的波动与无奈。
  • 云鹏:象征追求自由的理想与孤独。
  • 江鸥: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中复杂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筋骸”指的是什么?

    • A. 身体的年轻
    • B. 身体的衰老
    • C. 心灵的力量
  2. “云鹏税驾今无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无奈
    • C. 对自然的热爱
  3. 诗人通过春风的描写表达了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因的《偶得》更多地体现出对生命的感慨与思考,而李白则展现出对人生豪情的张扬。两者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因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