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樾初协,村原泥正融。
香芜连野碧,冶杏过墙红。
塞雁归天末,巴莺出谷中。
春光浓若酒,欢赏兴何穷。
白话文翻译:
在初春的树林中,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村庄的田野泥土已经融化。香草和野花映衬着碧绿的草地,墙外的杏花已经绽放出红色的花朵。大雁飞回了北方的天空,黄莺从山谷中欢快地飞出。春天的光景浓烈得像美酒,让人欢乐的兴致无穷无尽。
注释:
- 林樾:林中树木的阴影。
- 村原:指村庄的田野。
- 香芜:香草和野草的统称。
- 冶杏:指杏花,形容其美丽。
- 塞雁:指大雁,通常在秋冬季节南飞,春天归来。
- 巴莺:巴地的黄莺,这里指莺鸟。
- 春光浓若酒:春天的光景如同浓烈的美酒。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突出的典故,但其描绘春天景色的手法和意象,体现了元代诗歌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瓒(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与感悟。
创作背景:
“春原”创作于春季,诗人以春日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欣赏与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元代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诗歌鉴赏:
《春原》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开篇以“林樾初协”引入春日的温暖,接着描绘村庄的泥土已融,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接下来的“香芜连野碧,冶杏过墙红”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香草的绿与杏花的红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心旷神怡。接下来的“塞雁归天末,巴莺出谷中”描绘了迁徙鸟类的归来,寓意着春天的到来,生机与活力随之而生。最后的“春光浓若酒,欢赏兴何穷”则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春光的美丽如同美酒般浓郁,令人陶醉,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无尽热爱与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樾初协:描绘初春时树阴交错的景象,暗示温暖的来临。
- 村原泥正融:村庄的泥土因春暖而融化,象征春天的复苏。
- 香芜连野碧:野草的生长与青草的交融,象征着自然的繁荣。
- 冶杏过墙红:杏花在墙外的绽放,展现春天的色彩。
- 塞雁归天末:归来的大雁象征春天的到来。
- 巴莺出谷中:黄莺在春天的鸣唱,传递着春的气息。
- 春光浓若酒:春天的美好如酒般浓烈,令人陶醉。
- 欢赏兴何穷:欣赏春天的乐趣无穷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比作美酒,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塞雁归天末,巴莺出谷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春天的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传递出春天带来的希望与欢愉。
意象分析:
- 春光: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 香芜、杏花:代表春天的繁盛与美丽。
- 归雁、黄莺:象征迁徙与归来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冶杏”代表什么? A. 绿草
B. 红色的杏花
C. 白色的梅花 -
诗中“春光浓若酒”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春天的清淡
B. 春天的美好如酒般浓烈
C. 春天的无聊 -
诗中提到的“塞雁”指的是什么? A. 南飞的鸟
B. 归来的大雁
C. 失去的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更注重晨光的清新;而《春原》则更侧重于春天的繁华与热闹。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样描绘初春的景象,强调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与《春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