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竹枝词 其六 石屋晴云》

时间: 2025-01-06 14:35:37

石屋云开淡复浓,青山微露半芙蓉。

一时游女红妆湿,身在高唐第几峰。

意思解释

西湖十景竹枝词 其六 石屋晴云

原文展示:

石屋云开淡复浓,青山微露半芙蓉。一时游女红妆湿,身在高唐第几峰。

白话文翻译:

石屋的云朵时而淡薄,时而浓厚,青山隐隐约约露出了一半的荷花。此时此刻的游女,红妆沾湿,身处高唐的第几座山峰呢?

注释:

  • 石屋:西湖旁的一处景点,可能指代一个自然形成的石屋。
  • 云开:指云雾散开,天空放晴。
  • 芙蓉:荷花的别称,这里暗指西湖的荷花。
  • 游女:游玩西湖的女子,常常是文人笔下的美好形象。
  • 高唐:高唐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地名,常用来指代美丽的地方。

典故解析:

“高唐”出自《离骚》,是屈原所描绘的理想境界,象征着仙境与美丽。这里用来比喻游女所处的环境,暗示其身处的境地如梦似幻,又与游女的美丽形象形成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熥(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多以清新婉约见长,常与西湖的美景相结合,展现出恬静优雅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西湖十景之际,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西湖作为文化的象征,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吟咏作诗。

诗歌鉴赏:

《石屋晴云》描绘了西湖特有的自然景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云雾的变化和山水的美丽。开头的“石屋云开淡复浓”通过云的变化,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意象,仿佛在瞬息万变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接下来的“青山微露半芙蓉”则将视线引向山水之间的荷花,展现出一种幽静而诗意的美。游女的出现则使画面更加生动,湿润的红妆与青山相映成趣,增添了人文气息。诗人通过游女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展现出明代文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屋云开淡复浓:描写云层的变化,表现出西湖的气候特征。
  2. 青山微露半芙蓉:青山和荷花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3. 一时游女红妆湿:游女的红妆因湿气而显得柔和,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4. 身在高唐第几峰:用“高唐”这一典故增强了诗的意境,让人产生联想。

修辞手法:

  • 对仗:石屋与云开、青山与半芙蓉对仗工整。
  • 比喻:将游女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云的变化仿佛有自己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游女这一形象的描绘,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怀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石屋:象征自然的恬静与和谐。
  2. :象征变化与瞬息万变的自然。
  3. 青山:象征坚韧与永恒的美。
  4. 芙蓉:象征纯洁与美丽的女神形象。
  5. 游女:象征文人雅士的情怀与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石屋”指代的是什么?
    • A. 人工建筑
    • B. 自然形成的石头屋
    • C. 荷花
    • D. 游船
  2. “高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严寒的地方
    • B. 美丽的理想境界
    • C. 乡村
    • D. 城市
  3. 诗中“游女”形象的作用是?
    • A. 增添生动感
    • B. 表达诗人的自我
    • C. 描写悲伤
    • D. 没有明确作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徐熥《石屋晴云》 vs 李白《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徐熥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人文情感,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西湖十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