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马上喜晴》
时间: 2025-01-09 14:34: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刺桐花里咽新蝉。
方响落寒泉。
远山凝黛修蛾敛,
谁妆点淡粉浓胭。
嫩水靴文蹙浪,
娇云卯色烘天。
碧池荷叶又田田,
藕在阿谁边。
莲子擘开须见意,
香丝到底相牵。
留取团团宝月,
西楼共醉婵娟。
白话文翻译
在刺桐花下,蝉鸣声轻轻地响起,
伴随着寒泉的流水声在耳边回响。
远处的山峦如黛,蜿蜒曲折,
谁在为这场景妆点淡淡的粉红与浓烈的胭脂?
水边的嫩靴在浪花中轻轻皱起,
娇嫩的云彩将天空染成了卯色。
碧绿的池塘中,荷叶一片片铺展,
藕根在谁的身边呢?
莲子被撕开,仿佛在传递着某种情意,
那香丝最终还是相互牵连。
留住这团圆的明月,
在西楼上与月共醉,沉浸在这美好的夜色中。
注释
- 刺桐花:一种花卉,象征着夏天的到来,蝉鸣声的响起。
- 寒泉:指清凉的泉水,形成了与热夏的对比。
- 凝黛:形容远山如黛,色彩深沉。
- 淡粉浓胭:形容色彩的对比,淡雅与浓烈相融合。
- 嫩水靴:形容水边的靴子,象征着柔美的形象。
- 卯色:指早晨或黄昏时分的色彩,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田田:形容荷叶的丰盈,生机勃勃。
- 莲子:莲的种子,象征着爱情的纯洁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青瞿,晚号醉吟,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以才思敏捷、作品丰富而著称,尤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杨慎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细腻柔婉之作,深受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风入松·马上喜晴》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求慰藉的心态。
诗歌鉴赏
《风入松·马上喜晴》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夏日的繁华与温柔。诗的开头,刺桐花和新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蝉鸣声与泉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生动的画面。
远山的“凝黛”与“修蛾”的对比,表现了山的静谧与生命的轻盈,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在后面的描写中,嫩水靴和娇云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热爱,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
最后两句以“留取团团宝月,西楼共醉婵娟”结束,诗人表达了与友人共赏明月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对团圆与美好时光的珍惜。这首词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刺桐花里咽新蝉:夏天的刺桐花中,蝉鸣声轻轻响起,传递着夏季的气息。
- 方响落寒泉:泉水声清凉,形成了与蝉鸣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
- 远山凝黛修蛾敛:远处山峦如黛,形态优美,给人以静谧之感。
- 谁妆点淡粉浓胭:谁在为这一美丽的景色增添色彩,展现出诗人的思索。
- 嫩水靴文蹙浪:水边的靴子在浪花中轻轻皱起,形象生动。
- 娇云卯色烘天:娇嫩的云彩把天空染成了温暖的色调。
- 碧池荷叶又田田:荷叶在池塘中铺展,生机勃勃。
- 藕在阿谁边:藕根在谁的身边,暗含思念之情。
- 莲子擘开须见意:莲子被撕开,象征着情感的传递。
- 香丝到底相牵:香丝相连,暗示着情感的牵绊。
- 留取团团宝月:希望能留住这美好的明月。
- 西楼共醉婵娟:与友人共赏明月,沉醉于这美妙的夜晚。
修辞手法
- 比喻:山峦被比作“凝黛”,赋予了生命和情感。
- 拟人:描绘自然景物,如“谁妆点”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嫩水靴文蹙浪,娇云卯色烘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夏日景色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情感的思念与对团圆时光的珍惜,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刺桐花:象征夏季的来临,代表生命的繁盛。
- 新蝉:象征青春与生命的活力,传递出自然的声音。
- 远山:代表着宁静与远方,增添了诗的深度。
- 莲子:象征着爱情的纯洁与美好,暗示着内心情感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刺桐花”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远山凝黛”中的“凝黛”指的是什么?
- A. 远山的色彩
- B. 远山的形状
- C. 远山的高度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也是表达对月亮的热爱与思念。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描绘了明月与人情的交融。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杨慎:李白的诗多以豪放著称,注重个体的情感;而杨慎则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自然的和谐美,体现了不同的风格。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明代文学史》:关于明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