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西曹望海台诗》

时间: 2025-01-06 04:21:05

沧波不可望。

望极与天平。

往往孤山映。

处处春云生。

差池远雁没。

飒沓羣鳬惊。

嚣尘及簿领。

弃舍出重城。

临川徒可羡。

结网庶时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刘西曹望海台诗

沧波不可望。
望极与天平。
往往孤山映。
处处春云生。
差池远雁没。
飒沓羣鳬惊。
嚣尘及簿领。
弃舍出重城。
临川徒可羡。
结网庶时营。

白话文翻译:

这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是不可直视的,极目远望,天海相接,似乎平齐无际。时常能够看到孤山的倒影,四处都是春天里飘浮的云彩。远处的雁群在水面消失,急促飞来的鸭子被惊动了。城市的喧嚣与繁杂都涌到了我的身边,让我不得不离开繁重的城邑。临近河边的生活虽令人羡慕,但也只是空想而已,想要在这里安营扎寨,结网捕鱼,却又有些不切实际。

注释:

  • 沧波:指海浪或大海,形容水势浩大。
  • 望极:目光所及的极限之处。
  • 孤山:指远处的山,孤立无援,突显其孤独。
  • 春云:春天的云彩,象征生机与希望。
  • 差池:远离,失落的状态。
  • 飒沓:形容鸟类快速飞来的样子。
  • 嚣尘:指城市的喧闹和尘埃。
  • 簿领:指轻薄的衣物,暗指轻装出行。
  • 临川:在河边,指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 结网:指捕鱼,象征生活的来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朓(约464年-499年),字希孟,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才华横溢,擅长五言诗与古风,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谢朓游览海台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那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更多地寄情于山水之间,反映了他对现实的逃避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大海为背景,诗人从海的广阔与深邃出发,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开篇“沧波不可望”,直接点出海的辽阔,给人一种难以望尽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是与天平的对比,暗示了人对自然的渺小与无力。接下来的描写中,孤山与春云的映照,赋予了自然以生机,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差池远雁没,飒沓羣鳬惊”描绘了鸟类在水面消失与惊飞的瞬间,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与瞬息万变,而“嚣尘及簿领”则将城市的喧闹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逃离尘世的渴望。最后两句“临川徒可羡,结网庶时营”更是点出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临川的生活虽然令人羡慕,但实际的生活却是艰难的,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沧波不可望:大海波澜壮阔,难以尽览。
    2. 望极与天平:目光所望,仿佛与天空平齐。
    3. 往往孤山映:时常能见到孤独的山影。
    4. 处处春云生:四处都是春天的云彩,生机勃勃。
    5. 差池远雁没:远方的雁群逐渐消失。
    6. 飒沓羣鳬惊:急促飞来的鸭子被惊动了。
    7. 嚣尘及簿领:城市的喧嚣与轻薄的衣物交织在一起。
    8. 弃舍出重城:抛弃繁重的城市生活。
    9. 临川徒可羡:在河边的生活虽然令人向往。
    10. 结网庶时营:想要捕鱼却又难以实现。
  •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营造了自然与城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失落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沧波:象征浩瀚的海洋,代表着无尽的自然力量。
  • 孤山:象征孤独与坚韧,反映诗人的内心。
  • 春云:象征生机与希望,暗示着美好的未来。
  • 远雁:象征旅途与思乡之情,反映诗人对归属的渴望。
  • 羣鳬: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展示自然的动态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沧波不可望”的意思是什么?

    • A. 海浪汹涌,难以直视
    • B. 海面平静,容易观察
    • C. 海洋很小,可以尽览
    • D. 海面上有很多船只
  2. “往往孤山映”中的“孤山”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孤独
    • C. 安宁
    • D. 欢乐
  3. 诗中提到的“临川徒可羡”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现实生活的满意
    •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 C. 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 D. 对自然的厌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头》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可以将谢朓的《和刘西曹望海台诗》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王维的诗集中描写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而谢朓则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在意象上,两者都运用了自然元素,然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王维更强调和谐美,而谢朓则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展现出一种挣扎。

参考资料:

  • 诗词相关书籍:《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诗经与汉乐府》。
  • 文章推荐:《谢朓诗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南北朝时期的文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