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留别》
时间: 2025-01-07 23:16: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留别
作者: 韩奕
江天云物已凄凄,
老去应多少日思。
荒稗满田秋水后,
平芜连苑夕阳迟。
眼昏每到看书觉,
发白非因览镜知。
力疾杖藜犹可起,
山中远趁故人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与友人分别时的感慨和思索。江面和天空的景象已显得凄凉,年老时回想起多少日日夜夜的思念。秋水退去后,田地里长满了荒草,平坦的田野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迟缓。眼睛模糊时每当读书便感到疲倦,头发变白并不是因为照镜子才知道。尽管身体虚弱,拄着拐杖仍然能站起身来,愿意在山中远途赶去与老友相聚。
注释:
- 凄凄:形容景色的凄凉。
- 老去:指年老,暗示时光流逝。
- 荒稗:指田中的荒草,象征荒废和失落。
- 平芜:平坦的荒地。
- 杖藜:用拐杖支撑,表明身体虚弱的状态。
- 故人期:指期待与老朋友的重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奕,元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创作背景:
《山中留别》创作于诗人隐居山中时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融,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友谊的思考。
诗歌鉴赏:
《山中留别》是一首抒情性的古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部分,诗人以“江天云物已凄凄”引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孤寂和对往昔的追忆。接着,诗人描绘了秋天的田野,荒草丛生,夕阳西下,时间的流逝在这里表现得尤为明显。诗人以“眼昏每到看书觉”表达了年老时的无奈和疲惫,头发变白却不是因为年轻的回忆,令人感受到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最后两句“力疾杖藜犹可起,山中远趁故人期”展现出诗人尽管身体虚弱,仍然愿意为重聚的友人而努力,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和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有对友谊的执着,是一首深具人文关怀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天云物已凄凄:描绘了一种秋天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的凄凉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 老去应多少日思:表明诗人对过去的思念,随着年华的流逝,思念愈加沉重。
- 荒稗满田秋水后:描述了田野的荒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平芜连苑夕阳迟:夕阳下的田野显得空旷而迟缓,暗示着对未来的迷茫。
- 眼昏每到看书觉:年老时视力衰退,显示出诗人的生活状态。
- 发白非因览镜知:头发变白是岁月的印记,而非外界的照映,体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
- 力疾杖藜犹可起:尽管身体虚弱,诗人仍然努力起身,表现出一种坚韧的精神。
- 山中远趁故人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尽管远隔山水,仍愿相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天云物”暗喻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展现出韵律美。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使其富有情感,增加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天:象征自然的宽广与孤独。
- 秋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荒稗:象征生命的荒废与失落。
- 夕阳:暗示生命的终结与思考的加深。
- 杖藜:象征身体的虚弱与意志的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天云物已凄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凄凉 C. 忧伤
- “力疾杖藜犹可起”中的“杖藜”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拐杖 C. 书本
-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答案:
- B
- B
- 通过“山中远趁故人期”等意象表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 杜甫: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和相聚的渴望。
诗词对比:
- 《山中留别》 vs 《赠友人》:前者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后者则强调友谊的珍贵与相聚的期待。两者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韩奕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