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河镇登太乙阁》

时间: 2025-01-06 10:04:21

平津赐第久荒芜,杰阁巍然瞰楚都。

高处衡庐天外伏,到来云梦雨中无。

千家烟火犹洲渚,几叶风帆自画图。

曾是赤眉烧不到,奎光深照斗牛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巴河镇登太乙阁
邓汉仪 〔清代〕
平津赐第久荒芜,
杰阁巍然瞰楚都。
高处衡庐天外伏,
到来云梦雨中无。
千家烟火犹洲渚,
几叶风帆自画图。
曾是赤眉烧不到,
奎光深照斗牛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巴河镇的美景与历史。诗人站在太乙阁上,眺望曾经繁华的楚都,现在却显得荒凉。高处的衡庐如同在天外静伏,云梦之间的雨景模糊不清。千家万户的烟火依然在洲渚上升腾,几只风帆似乎在画中飘荡。曾经的赤眉军火灾未曾波及此地,而奎星的光芒依旧照耀着孤独的斗牛星。

注释

  • 平津:指的是平原和津渡,象征着繁华的地方。
  • 赐第:指皇帝赐予的官邸。
  • 杰阁:高耸的楼阁。
  • 楚都:指古楚国的都城,此处指代繁华的地方。
  • 衡庐:传说中的山名,象征高远。
  • 云梦:指云梦泽,古代一个著名的湖泊。
  • 赤眉:指赤眉军,历史上著名的反叛军。
  • 奎光:指奎星的光芒。
  • 斗牛:指斗牛星,与奎星相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邓汉仪,清代诗人,生于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巴河镇的太乙阁上,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太乙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与对自然的眷恋。首先,诗中对楚都的描写,展示了曾经的繁华与现今的荒凉,反映了历史的无常与社会的变迁。接着,"高处衡庐天外伏"的意象,象征着天人交融,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历史的连接。同时,诗中提到的“千家烟火犹洲渚”,给人以温暖的生活气息,但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似乎在感叹繁华已逝。

最后,诗的结尾“曾是赤眉烧不到,奎光深照斗牛孤”,不仅强调了地理的安宁,也隐含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赤眉军的火焰曾威胁到这片土地,但如今却无疾而终,留下的是静谧与孤独的星光。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时代的更迭,情感的深邃,以及自然的永恒,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津赐第久荒芜:描绘了昔日繁华的官邸如今已显得荒凉,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
  2. 杰阁巍然瞰楚都:高阁巍峨,俯瞰昔日的楚国都城,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3. 高处衡庐天外伏:衡庐高耸,仿佛在天外静静等待,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4. 到来云梦雨中无:云梦泽的雨水打湿了视线,象征着模糊的现实与未来的不确定。
  5. 千家烟火犹洲渚:民生的烟火依然在,表现了生活的希望与温暖。
  6. 几叶风帆自画图:风帆在水面上,宛如画中景象,渲染了诗意的生活情境。
  7. 曾是赤眉烧不到:赤眉军的火焰未曾波及此地,表现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8. 奎光深照斗牛孤:奎星的光辉照耀着孤独的斗牛星,传达了孤独与希望交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结合,通过意象传达情感。
  • 象征:如“斗牛孤”象征孤独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深邃,探讨了人类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平津:象征繁华与人间的热闹。
  2. 杰阁:代表高远与追求理想的精神。
  3. 云梦:代表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4. 赤眉:代表历史的动荡与不安。
  5. 奎光:象征希望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赤眉”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支反叛军
    C) 一种武器
    D) 一种星座

  2. 诗人通过“千家烟火犹洲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生活的希望
    C) 对历史的无奈
    D) 对自然的赞美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历史的赞美
    B) 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C) 对自然的描绘
    D) 对个人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高处的视野与情感,但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
  • 《庐山谣》:通过庐山的壮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个体追求的融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群像》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