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园寺》

时间: 2024-09-19 21:33:19

宝坊求往迹,神理驻沿洄。

雁塔酬前愿,王身更后来。

加持将暝合,朗悟豁然开。

两世分明见,馀生复几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祇园寺 綦毋潜 〔唐代〕

宝坊求往迹,神理驻沿洄。 雁塔酬前愿,王身更后来。 加持将暝合,朗悟豁然开。 两世分明见,馀生复几哉。

白话文翻译:

在宝坊中探寻往昔的足迹,神妙的道理在流转中驻留。 雁塔实现了之前的愿望,王的身影随后到来。 加持的力量使黑暗合拢,明悟的心境豁然开朗。 两世的景象清晰可见,余下的生命还有多少呢?

注释:

  • 宝坊:指佛寺。
  • 神理:指佛教的深奥道理。
  • 驻沿洄:停留于流转之中。
  • 雁塔:指佛塔,常用于比喻佛教圣地。
  • 酬前愿:实现之前的愿望。
  • 加持:佛教中指佛菩萨的庇佑和力量。
  • 将暝合:使黑暗合拢。
  • 朗悟:明晰的领悟。
  • 豁然开:突然开朗。
  • 两世:指前世和今生。
  • 馀生:余下的生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綦毋潜,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多涉及佛教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访问祇园寺时所作,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领悟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祇园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深奥道理的追求和领悟。诗中“宝坊求往迹”和“神理驻沿洄”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历史的探寻和对佛理的沉浸。“雁塔酬前愿”和“王身更后来”则体现了诗人对佛教圣地和佛教领袖的敬仰。后两句“加持将暝合,朗悟豁然开”和“两世分明见,馀生复几哉”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思考和对余生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佛教的虔诚和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宝坊求往迹”:诗人来到佛寺,探寻佛教的历史和足迹。
  • “神理驻沿洄”:佛教的深奥道理在流转中驻留,诗人沉浸其中。
  • “雁塔酬前愿”:佛塔实现了诗人之前的愿望,象征着佛教的庇佑。
  • “王身更后来”:佛教领袖的身影随后到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领袖的敬仰。
  • “加持将暝合”:佛教的庇佑使黑暗合拢,象征着佛教的力量。
  • “朗悟豁然开”:诗人明晰的领悟突然开朗,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的深刻理解。
  • “两世分明见”:诗人清晰地看到了前世和今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思考。
  • “馀生复几哉”:诗人感慨余下的生命还有多少,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雁塔酬前愿”中,雁塔比喻佛教圣地,实现了诗人的愿望。
  • 拟人:“神理驻沿洄”中,神理被拟人化,停留在流转之中。
  • 对仗:“加持将暝合,朗悟豁然开”中,“加持”与“朗悟”,“将暝合”与“豁然开”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佛教教义的领悟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佛教圣地和佛教领袖的敬仰,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和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宝坊:象征佛教圣地。
  • 神理:象征佛教的深奥道理。
  • 雁塔:象征佛教圣地和佛教的庇佑。
  • 加持:象征佛教的力量。
  • 朗悟:象征明晰的领悟。
  • 两世:象征生死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宝坊”指的是什么? A. 佛寺 B. 宫殿 C. 市场 D. 学校

  2. “雁塔酬前愿”中的“雁塔”象征什么? A. 佛教圣地 B. 宫殿 C. 市场 D. 学校

  3. 诗中的“加持”指的是什么? A. 佛教的力量 B. 魔法 C. 庇佑 D. 祝福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涉及佛教题材,表达了对自然和佛教的感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綦毋潜的《祇园寺》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涉及佛教题材,但《祇园寺》更侧重于对佛教教义的领悟和对生命的思考,而《鹿柴》则更侧重于对自然和佛教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佛教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