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杨柳
作者: 萧绎 〔南北朝〕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巫山巫峡的绵延和垂柳的柔美,表达了诗人与故人共同折柳的情景,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山的姿态如同盛开的莲花,河水如同明亮的月光。寒冷的夜晚,猿声响彻,游子的眼泪湿透了衣裳。
注释:
- 巫山巫峡: 指长江上的巫山和巫峡,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闻名。
- 垂柳复垂杨: 形容柳树和杨树低垂的姿态,表现出自然的柔美。
- 同心且同折: 指与朋友共同折柳,象征友谊和相互的思念。
- 故人怀故乡: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山似莲花艳: 比喻山的美丽如同盛开的莲花。
- 流如明月光: 形容水流的清澈明亮,如同月光照耀。
- 寒夜猿声彻: 寒冷的夜晚,猿叫声清晰可闻,增添了孤独感。
- 游子泪沾裳: 游子因思乡而流泪,湿透了衣裳,表现出浓厚的乡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绎,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为主。他的诗风兼具清新和婉约,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作者身处动荡的社会环境,心中充满对故乡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因此选择以折柳为媒介,来表达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折杨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开篇“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以自然景物引入,既描绘了巫山的壮丽,又展现了柳树的柔美,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情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恋与对友人的牵挂。
诗中“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用比喻和形象化的手法,将山水的美与明亮的月光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而最后两句“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猿声的凄厉与游子的泪水相结合,表现出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人情怀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巫山巫峡长: 说明巫山和巫峡的绵延与壮丽,设置自然背景。
- 垂柳复垂杨: 柳树与杨树的低垂,增加了诗的细腻感。
- 同心且同折: 朋友间的情谊与共同的怀念。
- 故人怀故乡: 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山似莲花艳: 利用比喻增强山的美感。
- 流如明月光: 描绘水的清澈,营造宁静氛围。
- 寒夜猿声彻: 反映夜晚的孤独感。
- 游子泪沾裳: 强调游子思乡的情感冲击。
修辞手法:
- 比喻: “山似莲花艳”形象而生动。
- 对仗: “同心且同折”与“故人怀故乡”形成和谐。
- 拟人: 通过“猿声”表达情感,增加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诗中主要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人的怀念,蕴含着浓厚的乡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巫山、巫峡: 象征高远与壮丽的自然。
- 垂柳、杨: 代表柔美与细腻的情感。
- 明月光: 象征明亮与纯洁,传递思乡情感。
- 猿声: 表达孤独与思念,增加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萧绎
- C. 杜甫
-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中“游子”指的主要是?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自己
- C. 诗人的家人
-
诗中提到的“巫峡”主要是指哪个地方?
- A. 黄河
- B. 长江
- C. 淮河
答案:
- B. 萧绎
- B. 诗人自己
- B. 长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加强调兄弟间的情感。
- 《送别》则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了离别的苦涩,与《折杨柳》的思乡情感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