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时间: 2025-01-01 14:52:55意思解释
折杨柳
原文展示:
陇头二三月,杨柳黄绿丝。
郎行杨树下,骢马金络羁。
马瘦不忍鞭,柳弱不堪折。
出谷复入谷,落日独行客。
水流陇山下,郎行陇山上。
陇水东南流,与郎常相向。
擒得南单于,能解单于歌。
马鸣边地黑,同行皆念家。
军书十二勋,金貂紫裤衣。
郎从左边过,不知是阿谁。
白话文翻译:
在陇山的二三月时节,杨柳的嫩芽黄绿相间。
那位年轻人在杨树下骑马,马儿用金色的缰绳拴着。
马儿瘦得令人不忍心抽打,柳树也太弱,无法随意折断。
出谷又入谷,夕阳西下,独自一人走在路上。
水流在陇山下,年轻人走在陇山上。
陇水向东南流淌,我和你常常相对而行。
擒获了南单于,能唱出单于的歌。
马儿在边地鸣叫,同行的人都在思念家乡。
军书上写着十二个功勋,金色貂皮和紫色裤子。
那位年轻人从我左边经过,我却不知道他是谁。
注释:
- 陇头:指陇山的山头。
- 骢马:一种马,毛色为灰色,形容马儿的颜色。
- 金络羁:金色的缰绳。
- 不忍鞭:不忍心抽打。
- 出谷复入谷:形容行路的艰难,反复进出山谷。
- 单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
- 军书十二勋:指军中获得的十二项功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廷相,明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及乡村生活,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描绘了行走在陇山的旅途,诗中结合了对自然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家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折杨柳》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季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开头提到的“杨柳黄绿丝”生动地描绘了杨柳的生机勃勃,给人一种清新明媚的感觉。接着“郎行杨树下,骢马金络羁”则通过人与马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开始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马瘦不忍鞭,柳弱不堪折”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马儿和柳树的弱小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脆弱与无助。
诗中提到的“水流陇山下,郎行陇山上”则描绘出一种人水相依的意境,而“与郎常相向”则暗示了诗人与某种情感的纠葛。最后几句提到的“军书十二勋,金貂紫裤衣”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英雄的气概,然而这些荣光在孤独的旅途中显得愈发沉重。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孤独与思乡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陇头二三月,杨柳黄绿丝:春天的两三个月,杨柳刚发芽。
- 郎行杨树下,骢马金络羁:年轻人在树下骑马,马是灰色的,用金色的缰绳拴着。
- 马瘦不忍鞭,柳弱不堪折:马儿瘦弱得令人不忍心抽打,柳树也太脆弱,无法随意折断。
- 出谷复入谷,落日独行客:在山谷中来回走动,夕阳西下,独自一人走在路上。
- 水流陇山下,郎行陇山上:水流过陇山下,年轻人则在陇山上行走。
- 陇水东南流,与郎常相向:陇水向东南流淌,和年轻人常常相对而行。
- 擒得南单于,能解单于歌:擒获南单于,能唱出单于的歌。
- 马鸣边地黑,同行皆念家:马在黑暗的边地鸣叫,同行的人都在思念家乡。
- 军书十二勋,金貂紫裤衣:军书上写着十二个功勋,穿着金色貂皮和紫色裤子。
- 郎从左边过,不知是阿谁:那位年轻人从我左边经过,我却不知道他是谁。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柳弱不堪折”,使柳树似乎拥有了人的脆弱感。
- 对仗:如“马瘦不忍鞭,柳弱不堪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结合,形成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生命脆弱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同时也暗示生命的脆弱。
- 马:象征自由与奔放,但在诗中却显得瘦弱,暗示内心的无奈。
- 水:流淌的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 落日: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折杨柳》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廷相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骢马”指的是?
A. 黑马
B. 白马
C. 灰马
D. 黄马 -
诗中“马瘦不忍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马的喜爱
B. 对马的无奈
C. 对马的愤怒
D. 对马的赞美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折杨柳》和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都涉及对自然的描绘,但王廷相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乡,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廷相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