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长孙将军拜歙州之任
独孤及 〔唐代〕
临难敢横行,遭时取盛名。
五兵常典校,四十又专城。
浪逐楼船破,风从虎竹生。
岛夷今可料,系颈有长缨。
白话文翻译:
在危难时刻敢于横行,因时势而成就盛名。
五种兵器常年训练,四十岁时更显城池的专长。
浪潮冲击楼船而破,狂风自竹林中生出。
如今对岛夷的情况可预见,手上系着长缨以示威严。
注释:
字词注释:
- 临难:在危难之际。
- 横行:肆意活动,勇敢行动。
- 遭时:遭遇时势。
- 五兵:指五种兵器。
- 典校:训练、操练。
- 专城:精通或专注于城防。
- 浪逐:浪潮冲击。
- 楼船:一种大型的战船。
- 岛夷:指海岛上的夷人。
- 长缨:指长绳,常用于捕捉或捆绑。
典故解析:
此诗提及的“岛夷”与“长缨”可视为古代对外族的警惕与威慑。长缨不仅是捕捉的工具,也象征着对敌的控制与威慑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独孤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边塞、军事等题材,风格豪放,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长孙将军即将赴歙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将军的敬佩及对其未来的期待。诗中体现了对军事的重视和对时局的关注。
诗歌鉴赏:
《送长孙将军拜歙州之任》是一首充满豪情的送别诗,独孤及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将军的英勇和责任。开篇“临难敢横行”展示了将军在困难时刻敢于担当的气魄,体现出一种英雄气概。接下来“遭时取盛名”,则暗示了在动荡的时代中,勇者往往能赢得声名。诗中对五兵的提及,显示了将军对于军事的精通与重视,尤其是“专城”的提法,映射出他对防守的重要性。
后两联则通过自然景象与军事行动的结合,展现了将军面临的外敌威胁,尤其是“浪逐楼船破”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海上战争的激烈。而“系颈有长缨”则表达了将军对敌的威慑与控制,象征着他勇于出征的决心和能力。
整首诗在气势上层层递进,最后以对未来的预判结束,表现了诗人对将军的期望与祝福,展现了时代背景下的豪情壮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临难敢横行:在危急时刻勇敢地行动,表达将军的胆略。
- 遭时取盛名:在合适的时机获得名声,强调时势造英雄。
- 五兵常典校:常年训练五种兵器,显示将军的军事才能。
- 四十又专城:年过四十,仍专注于城防,体现经验与责任。
- 浪逐楼船破:海浪冲击楼船,暗示战斗的激烈与不可预测。
- 风从虎竹生:狂风猛刮,象征着敌人的来袭与威胁。
- 岛夷今可料:对外族情况的预判,显示将军的敏锐。
- 系颈有长缨:长缨象征威严与控制,反映出将军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将军的行为与自然现象相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联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敢横行”,表现出将军的豪情壮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将军的赞美,体现了在动荡时代中勇于担当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与期盼,表达了诗人对将军未来成就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缨:象征控制与威严,体现将军的责任。
- 五兵:象征军事力量,体现对战斗的重视。
- 浪与风:自然的力量,暗示外敌的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五兵”指的是什么? A. 五种兵器
B. 五种动物
C. 五种地形
D. 五种食物 -
诗人对长孙将军的态度是?
A. 忽视
B. 赞美
C. 批评
D. 怀疑 -
“临难敢横行”表达了将军的哪种品质?
A. 胆怯
B. 勇敢
C. 懦弱
D. 迟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独孤及与王昌龄的《出塞》,二者皆表现出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但独孤及更强调对将军个人品质的赞美,而王昌龄则侧重于对战争的描绘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