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梅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9 21:24:23

出郭亦未远,香风傍马来。

英华浸山霭,蓓蕾照溪苔。

竹近遮还露,蜂忙去复回。

安閒无限意,祇恐被春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郭亦未远,香风傍马来。
英华浸山霭,蓓蕾照溪苔。
竹近遮还露,蜂忙去复回。
安閒无限意,祇恐被春催。

白话文翻译:

离城门不远,香风伴随马车而来。
英俊的花朵浸润在山雾中,蓓蕾映照在溪水苔藓上。
竹林近旁遮住了露水,蜜蜂忙碌地去又回来。
心中无尽的安闲,只怕被春天催促而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城外。
  • 香风:带有花香的风。
  • 英华:指美丽的花朵。
  • :浸润,浸透。
  • 蓓蕾:花蕾,未开放的花。
  • 溪苔:溪水边的苔藓。
  • 遮还露:遮住了露水。
  • 复回:来回飞舞。
  • 安閒:悠闲、安宁。
  • 祇恐:只怕。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确引用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春日景象与古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光,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季,正值花开之时,诗人借助春天的景象,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寻梅四首 其三》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田园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情体验。开头两句“出郭亦未远,香风傍马来”,以轻快的语气描绘了春日的气息,诗人在离城不远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花香的扑面而来,表现了春天的芬芳与生机。

接着,诗人通过“英华浸山霭,蓓蕾照溪苔”展现了春天的美丽,花朵与山雾交融,蕾花在溪边的苔藓上闪耀,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这种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美丽,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深厚热爱。

“竹近遮还露,蜂忙去复回”一句,描绘了竹林的静谧与蜜蜂的忙碌,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宁静。最后两句“安閒无限意,祇恐被春催”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悠闲与对春天流逝的惋惜,生动地反映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出郭亦未远:诗人离开城门不远,暗示人们常常在城外寻幽探胜。
  2. 香风傍马来:香风随马车而来,营造出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
  3. 英华浸山霭:美丽的花朵在山雾中浸润,显示出春日的神秘与魅力。
  4. 蓓蕾照溪苔:花蕾映照在溪水苔藓上,展现了自然的细腻与柔美。
  5. 竹近遮还露:竹林近旁遮住了露水,暗示静谧与隐秘。
  6. 蜂忙去复回:蜜蜂忙碌地来回飞舞,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7. 安閒无限意:内心感到无尽的安闲,体现了诗人的惬意。
  8. 祇恐被春催:只怕美好的时光被春天催走,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风傍马来”,将风与花香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如“蜂忙去复回”,赋予蜜蜂以人的特点,增强生动感。
  • 对仗:全诗用词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丽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情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香风: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复苏。
  2. 英华:代表着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3. 蓓蕾:象征着未来的可能与美好的期待。
  4. :象征着宁静与隐秘的生活。
  5. :象征着勤劳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香风傍马来”表现了什么样的氛围?
    A. 忧伤的
    B. 轻松的
    C. 紧张的

  2.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厌恶
    B. 珍惜
    C. 无所谓

  3. “安閒无限意”的意思是?
    A. 感到悲伤
    B. 感到无聊
    C. 感到惬意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林光的《寻梅四首 其三》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田园景色,但林光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花朵的美丽,而王维则更倾向于秋天的宁静与沉思,展现了不同季节的美感与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林光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
  • 《古诗词意象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