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断桥梅雪
作者: 陈霆 〔明代〕
浅水野桥西,饥鸟依林樾。
不见逋翁蹋屐过,僧舍茶烟歇。
鹤迹绕寒汀,梅影敧残雪。
却被渔舟占尽清,晚钓湖心月。
白话文翻译:
在浅水的野桥西边,饥饿的鸟儿依偎在林间的树荫下。
看不见那位迟来的老翁踏着木屐走过,僧人的茶烟也已熄灭。
白鹤的足迹环绕着寒冷的沙洲,梅树的影子倾斜在残留的雪上。
却被渔舟占尽了那份清幽,傍晚时分在湖心钓鱼,月光洒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浅水:水浅的地方;
- 野桥:自然环境中的桥;
- 饥鸟:饥饿的鸟。
- 逋翁:迟到的老翁;
- 蹋屐:踩着木屐走;
- 茶烟:烧茶时冒出的烟;
- 鹤迹:白鹤的足迹;
- 寒汀:寒冷沙洲;
- 梅影:梅树的影子;
- 残雪:未融化的雪;
- 渔舟:捕鱼的小船;
- 晚钓:傍晚钓鱼;
- 湖心月:湖中心的月亮。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和“雪”常常象征着清雅和孤高的品格,梅花在寒冬中绽放,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霆,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氛围浓厚的时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冬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 断桥梅雪》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诗的开篇通过描绘浅水和野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饥鸟依林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和谐,老翁的缺席则暗示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接着,诗人通过鹤迹和梅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高洁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与追求的孤独。
最后一句“却被渔舟占尽清,晚钓湖心月”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渔舟和月光的结合,既有生活的气息,又有自然的美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活的深刻思索。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令人留连忘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浅水野桥西:描绘出一个宁静的景象,水面微波荡漾。
- 饥鸟依林樾:鸟儿在树荫下栖息,饥饿的状态暗示了自然的残酷。
- 不见逋翁蹋屐过:老翁未能如约而至,增添了一丝孤寂。
- 僧舍茶烟歇:僧人的茶烟消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平淡。
- 鹤迹绕寒汀:白鹤的踪迹环绕寒沙洲,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 梅影敧残雪:梅花的影子斜映在残雪上,象征着坚韧与清雅。
- 却被渔舟占尽清:渔舟打破了宁静的水面,暗示生活的喧嚣。
- 晚钓湖心月:傍晚在湖心钓鱼,月光映照,画面美丽而宁静。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梅影敧残雪”)、拟人(“饥鸟依林樾”)等,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高洁而又孤寂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象征高洁与坚韧。
- 雪:象征纯净与孤独。
- 鸟: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生存法则。
- 月:象征宁静与思考。
每个意象在文化中都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逋翁”指的是?
- A. 迟到的老翁
- B. 渔夫
- C. 僧人
-
“梅影敧残雪”中的“梅”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高洁
- C. 饥饿
-
诗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什么?
- A. 早晨的景色
- B. 黄昏的钓鱼
- C. 雨后的宁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表现梅花的坚韧与高洁。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对比陈霆的《卜算子 断桥梅雪》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深刻的情感,但《卜算子》更注重孤独与思考,而《山居秋暝》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
- 《诗词的美与意境》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