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留赠镜湖纱
作者:朱彝尊 〔清代〕
留赠镜湖纱,浣女机中织。
裁作轻衫稳称身,更染蒲萄色。
松叶玻璃碧,劝饮春纤执。
本向人前欲避嫌,禁不住心怜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留赠给镜湖纱的,浣女在机上编织。
裁剪出的轻衫合身,染上了蒲萄的颜色。
松叶般的翠绿,劝人饮春酒细品。
原本想在人前避开嫌疑,怎奈禁不住对她的怜惜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镜湖纱:指的是一种轻薄的丝织品,名为“镜湖纱”,与湖水的清澈、纤细的女工形象相联系。
- 浣女:指的是在河边洗衣服的女子,常与劳动、生活相关联。
- 蒲萄色:指的是一种深紫色,常用来形容葡萄的颜色。
- 松叶玻璃碧:形容颜色清澈如松树叶般的碧绿,给人清新之感。
- 劝饮春纤执:劝人细细品味春天的饮品,增强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 “镜湖”: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湖泊,象征着清澈和平静,常用于诗歌中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 “浣女”:在古代文学中,浣女常用来象征勤劳和美丽,带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字佩弦,号秋水,清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擅长词作。他的作品风格清新细腻,富有生活气息。朱彝尊在诗词创作上追求真情实感,常常描绘生活中的细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细致与美好,诗人借助“镜湖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丽女子的怜惜。
诗歌鉴赏:
朱彝尊的《卜算子·留赠镜湖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浣女在清澈湖水旁织纱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诗的开头便引入了“镜湖纱”,这个意象既是对物品的留赠,也是对女子的赞美,浣女的形象在这里显得格外生动。接下来的“裁作轻衫稳称身”,不仅描绘了轻盈的衣物,也暗示了女子的窈窕身姿,展现出女性的温柔与优雅。
“更染蒲萄色”则将色彩的变化引入,蒲萄色的深邃与灵动,使得这件轻盈的衣衫更为引人注目,仿佛在诉说着春日的浪漫与生机。随着诗意的推进,“松叶玻璃碧,劝饮春纤执”中提及的春酒,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清新的气息。诗人在此劝饮,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享受这美好的春光与美酒。
最后,诗人以“本向人前欲避嫌,禁不住心怜惜”收尾,表达了他对这位浣女的深切情感,尽管出于避嫌的考虑,但最终还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怜惜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在简单的生活场景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朱彝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留赠镜湖纱:表达了诗人对一种美丽织物的留赠,暗示着对女子的情感寄托。
- 浣女机中织:描绘了浣女在织布机上工作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勤劳与美丽的结合。
- 裁作轻衫稳称身:强调了衣物的合身,隐含着对女子身材的赞美。
- 更染蒲萄色:引入丰富的色彩,展现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 松叶玻璃碧:用色彩比喻清新,传达春天的气息。
- 劝饮春纤执:邀请人们享受春天的美好。
- 本向人前欲避嫌:表达了一种内心的矛盾,想要避开不必要的情感纠葛。
- 禁不住心怜惜:最终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叶玻璃碧”,通过松叶的颜色比喻春的清新。
- 对仗:整首词在对仗上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拟人:通过“劝饮春纤执”使春天的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美丽女子的赞美和对春日生活的享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活细节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湖纱:象征清澈、纯净的生活状态。
- 浣女:代表勤劳与美丽,具有自然和纯真的特质。
- 蒲萄色:象征着青春与活力,色彩的丰富性引人注目。
- 春纤:春天的细腻与柔美,传递出温暖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浣女”指的是什么?
- A. 织布的女子
- B. 在河边洗衣的女子
- C. 采花的女子
-
“蒲萄色”在诗中代表着什么?
- A. 深紫色
- B. 绿色
- C. 红色
-
诗人最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忍耐
- B. 怜惜
- C. 不满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钗头凤·世情薄》
诗词对比:
- 朱彝尊与李清照的作品都描写了女性的形象和情感,但朱彝尊更加侧重于细腻的生活细节,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深度和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朱彝尊的《诗词选》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