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风飐》

时间: 2025-01-01 16:12:55

风飐,波敛,团荷闪闪,珠倾露点。

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

大堤狂杀襄阳客,烟波隔,渺渺湖光白。

身已归,心不归,斜晖,远汀鸂鶒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飐,波敛,团荷闪闪,珠倾露点。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大堤狂杀襄阳客,烟波隔,渺渺湖光白。身已归,心不归,斜晖,远汀鸂鶒飞。

白话文翻译:

微风轻拂,波浪渐渐平静,荷花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露珠在花瓣上轻轻滑落。在木兰舟上,哪里能见到吴地的美人,越地的艳丽藕花映红了她的脸庞。大堤上,襄阳的客人被狂风骤雨般的情绪打击,烟波弥漫,湖水渺茫,白色的光影朦胧。身体已经回到家中,心却依然游离,斜阳下,远处的岸边鸳鸯飞翔。

注释:

  • 风飐:风轻轻吹动。
  • 波敛:波浪逐渐平静。
  • 团荷:圆润的荷花。
  • 吴娃:指吴地的美女,常用来形容美丽女子。
  • 越艳藕花:越地的艳丽藕花。
  • 狂杀:猛烈地打击、冲击。
  • 烟波:烟雾弥漫的水面。
  • 渺渺:形容微弱、渺小的样子。
  • 鸂鶒:一种水鸟,象征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光宪,五代时期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五代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在动荡的背景中,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思乡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河传·风飐》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水边舟上,眼前的美丽景色与心中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诗的开头,轻风徐来,波澜消退,映衬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团荷在阳光下闪烁,露珠点缀其间,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好场景。

而当诗人提到“吴娃”和“越艳藕花”时,暗示了对美人的思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尤其是“照脸”一词,表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接着,诗人提到“大堤狂杀襄阳客”,显现出一种情感上的冲突,尽管身处美景之中,内心却难以平静,仿佛被外界的风浪所困扰。最后一句“身已归,心不归”,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孤独,既有对故乡的归属感,又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整首诗充满了层次感和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飐,波敛: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团荷闪闪,珠倾露点:表现了荷花的美丽与生机。
  • 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引入人情,表达对美的向往。
  • 大堤狂杀襄阳客:暗示了情感上的冲突与痛苦。
  • 烟波隔,渺渺湖光白: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身已归,心不归:总结内心的孤独与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
  • 拟人:荷花与露珠的生动描写。
  • 对仗:如“身已归,心不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往事的怀念,以及在动荡环境中人们心灵深处的孤独与矛盾。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由与变化。
  • 荷花:象征美丽与纯洁。
  • 大堤:暗示生活的阻隔与挑战。
  • 鸂鶒:象征爱情与羁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娃”指的是: A. 一种花 B. 美丽的女子 C. 一种鸟

  2. 诗中“身已归,心不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内心的孤独与矛盾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孙光宪的《河传·风飐》更关注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是更多地展现了酒与诗的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五代十国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