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时间: 2025-01-04 11:14:29

风声昨夜潮头。

钓筒收。

谁唤彩云明月下莲舟。

笙歌送。

都如梦。

几曾留。

唯有一川鱼鸟替人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见欢
风声昨夜潮头。钓筒收。
谁唤彩云明月下莲舟。
笙歌送。都如梦。
几曾留。唯有一川鱼鸟替人愁。

白话文翻译:

昨夜的风声在潮头回荡,钓具已收起。
是谁在彩云和明月下,唤醒了那只莲舟?
笙歌送别,宛如梦境。
几度留恋,却只能让一川的鱼鸟替我愁苦。

注释:

  • 潮头:指潮水的最前端,形容大海的声音。
  • 钓筒:钓鱼用的工具,表示渔人收工。
  • 彩云:美丽的云彩,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莲舟:指载着人或物的船,常用来描绘水上景象。
  • 笙歌:笙乐和歌声,象征着欢乐的送别。
  • 鱼鸟:这里象征自然界的生物,暗示孤独与惆怅。

典故解析:

  • “明月”“莲舟”:古代文人常以月亮和莲花象征清雅和美好,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人情的眷恋。
  • “笙歌送”:有送别之意,常见于古诗词中,暗示离别时的情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洵,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丽的诗风著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作者的游历之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相见欢》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情感。开头以“风声昨夜潮头”引入,既描绘了自然环境,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无常。接着“钓筒收”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意境,仿佛一切都已结束,渔人的归去象征着再见无期。

“谁唤彩云明月下莲舟”一句,诗人一方面对自然美的赞美,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接下来的“笙歌送”则是对离别的感慨,令人心生惆怅。整个诗篇在描写美景的同时,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最后“唯有一川鱼鸟替人愁”,鱼鸟成了诗人内心孤独的替代品,象征着他在自然中却无法消解的愁苦。整首诗在清丽的笔触中,融入了个人情感的深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声昨夜潮头”:描绘了夜晚的海潮声,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钓筒收”:暗示渔人的归去,象征着结束。
    • “谁唤彩云明月下莲舟”:引发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思。
    • “笙歌送”:离别的欢愉与悲伤交织,带来情感的高潮。
    • “都如梦”:强调这些经历如梦般虚幻。
    • “几曾留”:感慨留不住的美好时光。
    • “唯有一川鱼鸟替人愁”:自然的生灵成为内心愁苦的见证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笙歌送”与“都如梦”,将离别的情感形象化。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回忆的无奈,折射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风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声音。
  • 彩云:代表美好的时光和梦想。
  • 明月:常常象征思念与孤独。
  • 莲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变化。
  • 鱼鸟:自然的生灵,代表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相见欢》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陈洵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钓筒”象征什么?
    A. 渔人的工作
    B. 美好时光
    C. 离别的情感
    D. 自然的声音

  3. “唯有一川鱼鸟替人愁”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惆怅
    C. 希望
    D.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洵的《相见欢》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惆怅,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而陈洵则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绘,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情感表达的独特方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诗人陈洵研究》
  • 《古诗词选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