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宿因缘逆旅中,短词聊以托泥鸿。
当时我做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
白话文翻译:
在逆旅中一宿相遇,短短的词句只能寄托在泥土的鸿雁上。
我当初是做陶器的承旨,何必在尊前面羞愧得面红耳赤。
注释:
- 逆旅:指旅途中的客栈或旅店,寓意身处异地他乡。
- 泥鸿:泥土制成的鸿雁,象征着寄托与思念。
- 陶承旨:承旨是古代官职,这里暗指诗人曾是陶器的制作者,暗含自谦之意。
- 尊前:指在尊贵的面前,表现出对权贵的敬畏和自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以风流才子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花鸟,且极具个性与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寅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与反思。诗中表现出对名利的淡然,体现了他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寅对自己身世与身份的思考。开篇即以“逆旅”描绘出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漂泊,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不易。短短的词句“聊以托泥鸿”生动地表现了他对过往的追忆与情感寄托,泥土的鸿雁不仅是一种物象,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寓意着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执着。
“当时我做陶承旨”一句,既是自谦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反思。诗人曾经身居高位,却不愿在权贵面前表现出任何的羞愧,表现了他对权利和地位的看淡。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流露出一种对世事的深刻理解与淡然态度,让人感受到唐寅的个性与才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宿因缘逆旅中:在旅途中偶然相遇,暗示缘分的可贵与短暂。
- 短词聊以托泥鸿:短短的诗句寄托着自己的情感,泥鸿象征着失去的理想与寄托的希望。
- 当时我做陶承旨:自谦地提到自己的职业,反映出诗人的谦卑与对身份的认同。
- 何必尊前面发红:对权贵的敬畏与自卑的否定,表现出一种洒脱与不羁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泥鸿”比喻诗人的情感寄托,生动且形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唐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名利的看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世事无常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逆旅:象征人生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 泥鸿:象征着寄托与追忆,含有对理想的怀念。
- 陶承旨:代表着身份与地位的自我认同,体现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逆旅”主要指什么?
- A. 旅行的目的地
- B. 旅途中的客栈
- C. 诗人的家乡
- D. 知己的聚会
-
“泥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寄托与思念
- C. 生活的困境
- D. 诗人的身份
-
诗人对“尊前面发红”的态度是?
- A. 惧怕
- B. 敬畏
- C. 轻松
- D. 羞愧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唐寅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唐寅更倾向于自我反思,而李白则多表现出豪情与洒脱。
- 例如,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现出对生命的豪放态度,而唐寅在《题画》中则显得更加内敛与深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唐寅研究》
- 《唐寅与他的诗词艺术》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