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帝城边足风波,
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
缲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白话文翻译:
在白帝城边波涛汹涌,
五月的瞿塘峡谁敢轻易通过。
荆州的麦子已经成熟,茧也化成了蛾,
缲丝的时候想起你,思绪万千。
拨动谷物,听那鸣叫,我该如何面对这份思念呢?
注释:
- 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镇。
- 足风波:表示水波汹涌,形容白帝城附近水域的动荡。
- 瞿塘:指瞿塘峡,是长江的一段险峻峡谷。
- 麦熟:指小麦成熟的季节,通常是在夏季。
- 缲丝:指用纺车抽丝,想起情人时的思绪。
- 奈妾何:意指对自己思念情人的无奈。
典故解析:
“白帝城”与“瞿塘”均与历史和地理背景有关,白帝城是著名的军事要地,曾为刘备所占;而瞿塘峡是长江的险要之处,象征着旅途的艰难与爱情的遥远。诗中提到的“荆州”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地理名词,荆州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也与诗人李白的游历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人。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飘逸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创作背景:
《荆州歌》写于李白在旅途中,思念远方的爱人或朋友。诗中提到的地名和季节,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此时正值麦熟的季节,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荆州歌》通过李白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在一起,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两句描绘了白帝城旁的波涛汹涌和瞿塘峡的险峻,既表现出自然的壮阔,也暗示了旅途的艰险。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转向荆州的麦熟和缲丝的情景,借助这些具体的意象,展现了他对爱人的深切思念。最后一句“拨谷飞鸣奈妾何”,不仅表达了对情感的无奈,也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高潮。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帝城边足风波:描绘了白帝城附近波涛汹涌的景象,暗示外部环境的动荡。
- 瞿塘五月谁敢过:强调了五月的瞿塘峡险恶,承载了诗人对旅途艰难的感受。
- 荆州麦熟茧成蛾:转而描绘荆州的丰收,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却与思念相对。
- 缲丝忆君头绪多:缲丝时思念情人,表达了思绪纷繁复杂的情感。
- 拨谷飞鸣奈妾何:用“拨谷飞鸣”来反映对思念的无奈,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拨谷飞鸣”暗示了心中情感的复杂。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内心情感的波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李白对爱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情感基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帝城:象征着历史沉淀与英雄气概。
- 瞿塘:代表险峻与旅途的艰难。
- 麦熟: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缲丝:暗示着思念与情感的牵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帝城”指的是哪一座城市?
- A. 重庆
- B. 北京
- C. 成都
-
诗中提到的“瞿塘”象征了什么?
- A. 和平
- B. 危险
- C. 旅行
-
“拨谷飞鸣”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答案:
- A. 重庆
- B. 危险
-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同样是李白的作品,集中描绘了行旅的景象与情感。
- 《静夜思》:李白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表现了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比,李白的《荆州歌》更强调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杜甫则更侧重于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这种风格上的差异,反映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艺术追求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