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时间: 2025-01-19 20:09:46

悟结清凉浩劫因。

生涯淡薄出嚣尘。

物物般般心上离,思纯。

克勤虚谷养元神。

接物和光循德柄,无方应变任天真。

豁落圆通精三昧,怀珍。

道人才调特清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风波
作者:王吉昌 〔元代〕

悟结清凉浩劫因。
生涯淡薄出嚣尘。
物物般般心上离,思纯。
克勤虚谷养元神。
接物和光循德柄,无方应变任天真。
豁落圆通精三昧,怀珍。
道人才调特清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前半部分提到,通过悟性可以获得内心的清凉,生活变得淡泊,超脱了世俗的纷扰。诗人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理解,努力在无常的世界中保持一种纯净的心态。后半部分讲述了与人交往时,应该顺应自然和人性,以德行作为准则,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变化。最后,诗人提到道理与人才的和谐统一,展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境界。

注释

  • 浩劫:大灾难。这里指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扰。
  • 淡薄:指对物质的追求不强烈,内心宁静。
  • 克勤:努力勤奋。
  • 虚谷:空旷的山谷,象征宁静的心境。
  • 德柄:道德的根基。
  • 豁落:开朗,通达。
  • 三昧:指一种深刻的修行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吉昌,元代诗人,作品多反映出士人的理想与追求,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定风波》以淡然的笔调描绘了内心的宁静与清新。王吉昌在诗中通过对物我关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他主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颗清凉的心,努力克勤以养元神,反映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在“接物和光循德柄,无方应变任天真”一句中,诗人强调了道德与人性的和谐,倡导一种随和而又灵活的生活哲学,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重要。

诗中的意象如“虚谷”“三昧”等,既表明了对自然的向往,也隐含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全诗言简意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豁达的态度,令人读后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悟结清凉浩劫因:通过领悟,获得内心的清凉,能够超越生活中的种种困扰。
  2. 生涯淡薄出嚣尘:生活变得淡泊,远离世俗的喧嚣。
  3. 物物般般心上离,思纯:与周围事物保持距离,内心追求纯净。
  4. 克勤虚谷养元神:努力工作,保持心灵的宁静。
  5. 接物和光循德柄,无方应变任天真:以德行为准则与他人相处,灵活应对。
  6. 豁落圆通精三昧,怀珍:心境开朗,通达自然的深刻智慧,珍惜这一境界。
  7. 道人才调特清新:强调人与道理的和谐,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风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清凉”比喻内心的宁静。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使诗句更加韵律和谐。

主题思想:全诗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倡导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道德的修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凉:象征内心的宁静和清晰。
  • 虚谷:代表一种空灵的心境。
  • 德柄:道德作为行为的基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定风波》的作者是谁?

    • A. 王吉昌
    • B. 李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接物和光循德柄”强调了什么?

    • A. 与他人保持距离
    • B. 以德行相处
    • C. 追求财富
    • D. 追求名声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平乐·村居》:描写恬淡宁静的乡村生活。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王吉昌与苏轼的《定风波》:同样名为《定风波》,但王吉昌的诗更注重内心的修炼与自然的和谐,而苏轼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文学选》:涵盖元代诗人的作品和生平。
  •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解析与鉴赏方法。